陈震说他本想信赖劳斯莱斯闪灵的辅助驾驶,结果跌了个大跟头——这事儿我听着挺有意思,也挺现实。辅助驾驶到底能信多少?咱们普通消费者很难一眼看穿背后的真相。
先说点数字。陈震那辆劳斯莱斯闪灵,回收价280万,维修费用七八十万(体感挺接近豪车的正常修复比例),同价位的其他电动车维修费少不了这么夸张,特斯拉修个电池块儿都得吓一跳。倒是有意思的是,闪灵作为劳斯莱斯旗下最贵的电动车,技术配置应该是顶级的,结果辅助驾驶功能让大佬都翻车。这里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车的技术不靠谱,其实有点片面。
讲讲我理解的事儿。辅助驾驶这事,跟供应链上某些点火线有点像。你得先有高质量传感器,又得有逻辑清楚的软件判断,还离不开硬件配置及算法支持。劳斯莱斯这套系统,估计是把那些零部件挑到顶级,甚至电路线都经过手工调试(听说他们买主还能要求定制——80岁老工匠专门监督装配)。可哪怕这样,辅助驾驶系统面对复杂路况仍然是大概率半自动化,不可能百分百覆盖所有场景。
陈震老实承认,事故主要是他本人责任,辅助驾驶功能只是加速了事故发生。他说用得太少,认知变模糊了,实话。你有没有想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台辅助驾驶功能强的车,开起来到底和传统车区别在哪里?什么时候能放松警惕,什么时候必须紧盯全局?没人教,说明书还写得跟看古文似的——凭什么大佬们能hold得住,咱们普通人不能?
我跟一个朋友聊过,他是专门修豪车的,给我说:劳斯莱斯不愧是安全管的死死的,发生那么大事故人竟然没啥伤,车子底盘和安全舱就是硬,辅助驾驶啥的,要多信都别信。这话听着反倒让人安心些。车是不是真的能靠谱,安全感往往还得靠物理硬件。
说到这儿,不得不翻翻我以前的笔记。理想ONE和闪灵价格区间接近(30万~150万差距不小,但起码能对比辅助驾驶的用户体验),理想的辅助驾驶素质在国产品牌里算顶尖了。用户多反馈倒车雷达和自动刹车会频繁触发——有时候太敏感了。闪灵没那么敏感,但就是这软肋不透明,导致司机以为能放心交给车——这差距明显。说白了,是驾驶者认知和厂家交付信息的鸿沟。
顺带说个小事儿,陈震那次事故,他低头捡东西,这点我感触深,谁没过?我怕麻烦,开车时玩手机压根停不下来,就跟他差不多。这种时候,就不该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可这辅助驾驶到底能让你松一口气还是添堵,多数人不是很清楚。
说到辅助驾驶,供应链上的制约也值得琢磨。汽车界花了几年时间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类硬件站稳脚跟,但真正要把这些信息合理解读变成驾驶决策,软件算法还在摸索。复杂路况就像厨房里的火锅,一会儿辣椒多了一点火力猛,一会儿火锅汤被柴火熬得过头,辅助驾驶就是这锅汤,容易烫手。劳斯莱斯虽然手工调试,更像是大师傅用老火慢炖,但这锅汤仍然有时候会翻腾。
我突然想起一个事儿,劳力士还没闹钟呢。对,就是那个表,他们依赖传统机械工艺做出时间精准,而闪灵的辅助驾驶更多是电子软件的活儿,完全不同路径。机械精密和软件复杂,并不是同一个东西,这可能是很多人对豪车辅助驾驶期待过头的根源。
偶尔我会自嘲,其实我自己开车也贼怕辅助驾驶,特别那种自称L2、但俩雷达配个大脑憋了半天不准判断的玩意儿,我都嫌麻烦。陈震作为有一线研发背景的人,他坦诚自己的认知不够,这一点挺难得。可能他当初幻想辅助驾驶能达到人+机械的完美互补,现实是锤子敲钢板,两个江湖术士还得拼命切磋。
话说回来,试问大家,你们对辅助驾驶的期待到底有多高?简单一脚油门刹车精准平顺就算高级了吗?还是得要求它能自动判断复杂路况、预判行人、规划路线?这看似简单,技术上难到爆。
我自己开过几辆辅助驾驶系统级别不一的车,从中低端宝马到奔驰S系,再到特斯拉,感受差距很大。买车人喊着要智能,其实稍不留神就被智能坑得很惨。反之,那些买同价位非辅助驾驶豪车的朋友,反倒稳妥省心。一旦出了事故,修车费和心情损失哪个更大,你自己说说。
陈震还说以后大概率不买劳斯莱斯了,这倒让我猜测(完全个人揣测,样本少)——或许他更偏向于实用派,或者说,出于对辅助驾驶不确定性的恐惧,转向其它品牌,想挣脱那种对极端信任的负担。
突然想起,和朋友聊天时,他顺嘴说:你知不知道,买车说白了,就是买个安心,技术那么复杂,不是咱硬盘能装下的。这句话扎心。
其实我更想知道,一线车企自己如何看待辅助驾驶这块大蛋糕?是拉拢客户的卖点?还是往后摆的安全隐患?毕竟,设计一套完美辅助驾驶不像给发动机加马力,得靠无数边角场景的验证。也许陈震事件能敲打行业一记警钟:不要光吹技术盲点,得多教用户怎么用。
最后打个岔(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想象一种场景——假如辅助驾驶功能像手机那样能实时自我诊断并且跟你对话,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接管,什么时候能放松警惕,这会不会更靠谱?还是说,这样反而会让人更依赖,反而更危险呢?
这你们怎么看?辅助驾驶的很懂你是福音,还是新一代拐杖的开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