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首先掀桌,福特丰田等巨头也退避三舍

欲速则不达,这句老话,在眼下的汽车江湖里,倒是被宝马这些巨头们,用一种别样的方式给诠释了。

最近车圈子里,最吸睛的戏码,莫过于宝马那出“掀桌子”的大戏了。人家首席执行官齐普策,对着股东们直言不讳:“电动化一条道走到黑,那是死胡同。”这话一出,可把不少人惊得目瞪口呆。毕竟前些年,电动车的风头一时无两,特斯拉更是被捧上了神坛。可如今看来,宝马的“唱衰”,倒像是先见之明。

---

宝马此番举动,绝非一时兴起。齐普策早些时候就预言过,电动车的普及速度,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迅猛。当时不乏有人讥讽他们是守旧派,拖了行业后腿。结果呢?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把当下这个阶段,形象地称作“幻灭低谷”,意思是新技术被过度吹捧后,未能兑现承诺,随之而来的便是失望情绪。你看,就连昔日电动车的图腾特斯拉,去年销量也首次遭遇滑铁卢,连2030年的销售目标都偃旗息鼓了。这不正印证了宝马当初的“清醒”吗?

不仅宝马,全球销量魁首丰田,也曾高调宣称要大力发展电动车,放出豪言要推出30款纯电动新车,连雷克萨斯都要全面电动化。可没过多久,丰田就突然变卦,叫停了不少电动车生产计划。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更是直言电动车是“低级产品”,不仅不环保,甚至“越造越污染”。这话听起来虽有些刺耳,但背后却是冰冷的市场数据和巨额亏损。再瞧福特,2024年直接宣布电动车业务暂停,理由何在?销量惨淡不说,电动车业务去年亏损超40亿美元,是前一年的两倍,甚至不得不挥泪裁员。更别提F-150 Lightning自燃的丑闻,更是让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所以,这些传统车企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向油电混动路线靠拢,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纯电动这条路,并非坦途?

---

宝马首先掀桌,福特丰田等巨头也退避三舍-有驾

这出“变脸戏”,远不止车企战略调整那么简单,它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对技术革新和未来走向的集体性迷思。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新概念冲昏头脑?一旦有新风口出现,便蜂拥而至,最终又一哄而散。遥想当年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曾几何时遍布大街小巷,如今呢?多少沦为城市角落的废铁。还有那些曾经许诺高收益的P2P网贷,最终又有多少人血本无归。这些鲜活的案例都在警醒我们,面对任何新生事物,都该多一分审慎,少一分盲从。

宝马、丰田、福特这些沉淀多年的老牌车企,拥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他们对潜在风险的预判能力,无疑比那些新兴的“造车新势力”要老道得多。他们选择“技术开放”,坚守多元化战略,表面上看似乎是“退避三舍”,实则是在为自己铺设后路,也是在顺应市场真正的需求。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纯电动车。北方的消费者可能担心续航,没有充电桩的家庭用车不便,还有些人就是钟爱燃油车的轰鸣声。市场本就多元,需求自然也千差万别。

---

这件事,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别总想着“弯道超车”,有时“稳扎稳打”才是上策。科技进步固然重要,但它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忽视了“稳健”。欧盟碳排放法规的延缓,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氢能源技术的日渐成熟,都在昭示着,未来的汽车市场,绝不会只有电动车这一个选择。

所以,宝马这次“掀桌子”,不仅没有让局势失控,反而促使更多人开始冷静审视电动化的前程。这或许不是电动化时代的终结,而是它步入“冷静期”的开端。未来的走向,谁也无法预料。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看到了企业在巨大压力下,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新事物时,是不是也能多一份宝马式的“清醒”,少一份盲目的“狂热”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