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福特公司花了大力气,造出来一辆看着就让人心痒痒的车,结果刚一亮相,就立马跟大家说:“都别想了,这车我们不卖,一辆都不卖。”这就好比一位大厨精心烹饪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绝世好菜,端到你面前让你闻了闻香味,然后直接就端走了,说只是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

这辆让人看得见摸不着的主角,就是福特为了庆祝旗下经典越野车“烈马”(Bronco)诞生六十周年而特别打造的烈马Roadster概念车。

这车一出来,确实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它实在是太特别了,就像直接从六十年前的老电影里开出来的一样。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有能力造出这么一台能勾起无数人情怀和购买欲的车,为什么福特要把话说得这么绝,直接断了大家量产的念想呢?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是单纯的营销手段,还是另有隐情?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台车的前因后果。

想要弄明白这台新车,咱们得先坐上时光机,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

那时候,福特为了跟当时市场上很火的Jeep CJ系列越野车竞争,在1965年正式推出了第一代烈马。

这匹“马”可不简单,它一出生就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有一种是像小货车一样的皮卡版,叫U14型,能干粗活也能去野地里撒欢。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还有一种是全封闭车身的版本,叫U15型,有车顶有车门,更像我们今天理解的SUV,它也是现在新款烈马车型的精神鼻祖。

而在这三兄弟里,最特别、最少见、也最大胆的,就是U13型的Roadster。

这个U13 Roadster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前卫和纯粹。

你很难用现在的标准去定义它,因为它把一辆车简化到了极致。

首先,它压根就没有正经的车门,只有两个挖出来的门洞,上下车基本靠“跨”。

车顶也是不存在的,出厂就是敞篷状态,连个软顶都得选配。

车里的座椅就是两个简单的座位,连保护脖子的头枕都没有。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可以说,这台车完全不是为了日常代步,而是为了阳光、沙滩和年轻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而生的。

开着它驰骋在加州一号公路上,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是今天任何一辆豪华汽车都给不了的。

也正因为它太过于追求“纯粹的玩乐”,在实用性上打了很大折扣,所以它的产量非常稀少,总共也就生产了大约五千台,放到今天,每一台都是收藏家们眼中的宝贝。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台为了纪念六十周年而生的新款烈马Roadster概念车,就会发现福特的设计师们这次是下足了功夫搞“致敬”。

这台新车几乎是原汁原味地复刻了老大哥U13的神韵。

同样是两个座位的布局,后排被一个专门放置全尺寸备胎的小货斗取代,这个姿态和当年的老车一模一样。

车身侧面同样没有安装车门,保留了那种原始、粗犷的进出方式。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车内的设计也是极简风格,银色的皮革座椅上只有一条简单的腰部安全带,光秃秃的没有头枕,仿佛在对驾驶者说:别考虑那么多,感受风和自由就对了。

在细节上,这台概念车更是把怀旧情怀拉满了。

比如车尾那个可以翻转的牌照架,就是继承自老款车型的经典设计,目的是为了在放倒尾门时,车牌依然能够被看到。

还有那套看着很复古的轮圈,虽然是现代化的铝合金材质,但样式却刻意模仿了当年那种简单的钢制轮圈。

车身上随处可见的“Bronco 60”和“Est 1966”(始于1966年)的专属徽标,更像是在一遍遍地提醒大家它的光荣血统。

可以说,福特把一台活在历史照片里的传奇车型,用现代的工艺完美地带回到了我们面前。

然而,就在所有车迷都开始激动地盘算自己的钱包时,福特官方却给出了一个冰冷而坚决的答复:这只是一款纯粹的设计展示品,完全没有投入生产的计划,可能性基本为零。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这盆冷水泼下来,很多人就不理解了,为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现实,那就是“安全”。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台车真的要量产上市,它会面临多少来自现代法规的挑战。

首先,没有车门的设计就过不了第一关。

现代汽车的车门里都装有坚固的防撞梁,用来在侧面碰撞时保护车内人员,这台概念车显然没有。

其次,没有防滚架。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作为一台主打越野和敞篷的车型,翻车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现代的敞篷车和越野车都配备了非常坚固的防滚架或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弹出的隐藏式保护装置,而这台车为了追求复古造型,把这些都省略了。

再者,连最基本的头枕都没有,一旦发生追尾事故,车内人员的颈椎将面临巨大的伤害风险。

更不用说像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这些在今天已经是车辆标配的安全配置,在这台概念车上通通缺席。

所以,不是福特不想造,而是在今天的法律法规框架下,这样一台“裸奔”的汽车是绝对不可能被允许合法上路销售的。

它在设计之初,就注定了只能是一个存在于展台上的“艺术品”。

那么,从我们普通中国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又能品出点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这件事其实很清晰地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汽车文化和市场环境。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在美国,汽车工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所以他们很喜欢玩“情怀”,搞“复刻”。

这台烈马Roadster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它是一杯敬过往的酒,让人们去回味那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黄金时代。

它卖的不是车本身,而是一个品牌的故事和一段历史的记忆。

但把目光转回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的汽车工业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阶段。

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是“智能”,是“电动化”。

当福特还在纠结要不要保留一个复古的牌照架时,我们的车企正在激烈地竞争谁的车机屏幕更大、谁的语音助手更聪明、谁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能覆盖更多城市路段。

穿越时光,1966福特烈马Roadster,现代科技复活经典-有驾

一个中国消费者看到这台烈马,第一反应可能是“真帅,真酷”,但紧接着就会想,它的中控系统怎么样?

支持OTA在线升级吗?

续航里程有多少?

可以说,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了科技体验和实用功能上。

这两种现象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福特的这次操作,更像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品牌形象宣传。

它用一台永远无法上路的车,成功地让全世界再次关注到了烈马这个品牌的传奇历史和硬核精神,这在市场营销上无疑是满分操作。

而我们则是在用最前沿的技术,不断地去探索和定义汽车的明天。

一个是在回望过去中寻找身份认同,一个是在奔向未来中创造新的可能。

这台烈马Roadster概念车,就像一个文化符号,它提醒着我们,汽车不光是代步的工具,它也可以是承载着一代人记忆和梦想的载体,即使我们最终无法拥有它,但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