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顶流” 到 “顶雷”!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

去年在汽车圈儿大出风头的雷军,估计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正得意的时候,却被铺天盖地的流量来了个“下马威”。他之前感慨“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日子”,现在看这话好像说得早了点,毕竟这风波压根儿没消停呢。

从 “顶流” 到 “顶雷”!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有驾


就说小米SU7吧,先是撞护栏自燃让大家担心安全问题,接着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被质疑吹得太夸张;SU7 Ultra原定1548匹马力被砍到900匹,性能这块儿被人议论纷纷,还有那卖4.2万的碳纤维前舱盖,被指散热设计有毛病;最近好多车主又说大灯外框和翼子板翘边……小米汽车现在算是从技术到品控,全方位陷入信任危机了。

5月19号,雷军微博一连发了好几条消息,说5月22号晚7点要开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还发了长文《小米芯片之路》,把小米研发芯片的过程好好讲了讲。他提到“2021年初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造车,另一个是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研发手机Soc”。

从 “顶流” 到 “顶雷”!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有驾


这次发布会上还有个备受关注的重磅新品,就是小米首款SUV YU7。现在汽车这边的流量反噬还没结束呢,也不知道这款新车迎来的,是又一波大流量,还是新一轮的质疑和危机。

发布会主题叫“新起点”,对小米和雷军来说,3月底那次事故好像成了个转折点。在内部会议上,雷军说:“一场突然的交通事故,让我们被铺天盖地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淹没了。谁都没想到,这事儿影响这么大,对小米打击也这么狠。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承担起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也深刻意识到,这是15年的小米躲不开的责任。咱们不再是行业新手了,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都没有新手保护期了,得用更高的标准和目标要求自己。”

从 “顶流” 到 “顶雷”!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有驾


虽说好多网友还在给雷军和小米加油,但“新手保护期”这说法又招来了新的指责和质疑。再加上SU7 Ultra退车的事儿越闹越大,小米汽车这“顶流”带来的反噬,压根儿没停。

就说退订这事儿吧,当初喊着“对标保时捷”的SU7 Ultra,现在被车主骂“4.2万买了个带孔的盖子”!好多车主花4.2万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就为了雷军说的“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结果拆开一看,所谓“双风道”就是俩装饰孔,既没连刹车散热系统,也测不出导流效果。

这些车主和准车主觉得小米涉嫌虚假宣传,要求退车退定金,可谈判谈得可不顺利。5月15号,有204万粉丝的网络作家“风云XTony”发文说,自己作为SU7 Ultra挖孔版准车主,跟小米汽车副总裁李某某、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某线下谈了三个多小时,也没谈出个结果。他还说维权诉讼群都70多人了,打算一起起诉小米虚假宣传,要求退一赔三。

从 “顶流” 到 “顶雷”!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有驾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5月16号在微博回应说:“这两天出差见了不少行业朋友,也跟一些车主聊了聊,我从来没说过那些谣言里的话。”可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准车主爆料“退订要等60天冷静期”。有车主晒出的聊天截图显示,小米工作人员说:“现在这情况,您的订单我们不会继续生产了,原定交付周期作废。要是您还想提车,得在60天内联系我们说继续生产。超过60天没联系,就当您不想提车了,到时候再商量取消订单的事儿。”

“60天退车冷静期”被大家嘲讽是小米汽车给行业整的新“发明”,又掀起了一轮讨论。李肖爽说自己正出发去下一个城市,会接着跟用户面对面沟通,相信只要真诚解决问题,就能得到用户认可。但好多车主觉得这就是“消费欺诈”,没提车的就该原价退,提了车的必须假一赔三。

对于小米5月7号在致歉声明里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还说提供限时改配服务、送2万积分(相当于2000块钱),车主们根本不买账,甚至觉得这是在“打发人”。在他们看来,小米一方面承认表达不清,另一方面又不同意退单,态度太傲慢了。现在双方谈判还在进行中。

现在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多次引发讨论。跟燃油车经过上百年打磨出的安全标准不同,这几年智能驾驶、电池安全、数据安全这些新问题和法定标准,行业内外还在不断完善。小米汽车作为造车圈的新“顶流”,自然首当其冲。

5月16号,小米汽车发了新的答网友问,回应“网上说SU7前保险杠靠近大灯的地方有形变”这事儿。小米说:“查了之后发现,极少数SU7的保险杠在安装时,因为间隙调整不一致,边角位置尺寸膨胀释放空间不够,暴晒后可能会局部变形。要是您遇到这情况,我们免费上门取送车修复,大概1小时就能弄好。”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说,SU7翼子板设计得偏大,装配太紧密没缝隙,暴晒后热胀冷缩就容易顶起来,这是造车经验不足导致的,他干汽车投诉12年都没见过这种情况。

其实不管是前期宣传把大家期待值拉太高,还是大家对雷军的信任开始动摇,现在好多小米车主都在从各个细节审视自己的车,稍微有点问题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讨论。汽车作为工业制造的集大成者,都进化沉淀一百多年了,这么严格的审视对一个刚造车几年的新企业来说可能有点狠,但几个月前大家还“两厢情愿”呢。

真是成也流量,败也流量。按照雷军微博发的消息,5月22号的发布会上要发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平板7 Ultra,还有首款SUV“YU7”等新品。最近这些事儿会不会影响新车的口碑和销量,大家都挺关注的。

近几周小米汽车销量有点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17周(4月21日 - 27日),小米终端周销量7000辆,环比降2.8%;第18周(4月28日 - 5月4日)5700辆,环比降18.8%;第19周(5月4日 - 11日)5200辆,环比降9%。

雷军5月16号在微博谈造芯路时写了“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要是能挺过这关,等造车十年后再回头看现在,不知道雷军会有啥感慨,还记不记得当年“成为前五名,年出货量超1000万辆”的豪言壮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