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1.4%的利润跌幅摆在眼前,宝马却交出了一份“最抗跌”的财报。
7月31日,宝马二季度财报出炉:销售额339.3亿欧元,同比下降8.2%;息税前利润26.6亿欧元,同比下滑31.4%。在慕尼黑总部略显凝重的气氛中,财务总监Walter Mertl却给出笃定判断:“我们的商业模式依然稳固”。全球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超120万辆的交付量背后,暗藏一场静默反击战。
双重风暴:中国失守与关税利刃
中国市场销量暴跌15.5%的数据格外刺眼。这里曾是德系豪车的“黄金市场”,如今在极氪、理想、鸿蒙智行等本土新势力的猛攻下,传统堡垒出现裂痕。仅问界M9一款车,就有50%车主来自豪华品牌置换。
大西洋彼岸,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刀砍向汽车进口。4月起,美国对进口车征收27.5%关税(8月降至15%),宝马虽有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缓冲,但一半销往美国的车辆仍需跨洋运输。关税一刀切走2个百分点的利润率,相当于数亿欧元真金白银。
电动暗线:每四辆宝马就有一辆带电
危局中,一组数字闪烁光芒:二季度纯电车型交付111,000辆,累计突破150万辆大关。这意味着每卖出四辆宝马,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含插混)。MINI品牌更是化身电动先锋,纯电车型占比达34.3%,新推出的电动MINI Aceman成为销量助推器。
高端品牌矩阵同步爆发:BMW M系列销量大涨6.5%,M3、M5功不可没;劳斯莱斯增长9.4%,超豪华市场地位依然稳固;MINI全球销量劲增17%。当平价车型承压时,高端产品线正成为利润“减震器”。
全球棋局:美国工厂的“防波堤”效应
“我们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减轻了关税冲击”,Mertl点出关键布局。当奔驰、奥迪因美国关税分别损失数亿利润时,宝马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的车辆占据当地销量半壁江山,筑起天然防线。
更值得玩味的是区域增长曲线:欧洲订单已排到四季度,美国市场逆势增长1.4%。中国市场的至暗时刻里,5月起销量环比逐月回升的星火,让宝马看到隧道尽头的光。
反攻倒计时:40款新车列队待发
齐普策的视线已越过财报阴云:“9月慕尼黑车展,新世代首车iX3将开启宝马新纪元”。这是史上最激进产品攻势的发令枪——到2027年,40余款全新或改款车型将覆盖所有细分市场。
研发投入超40亿欧元的前瞻布局,正聚焦新一代电动平台与智能技术。当对手收缩战线,宝马选择重兵押注未来。这种战略定力,或许解释了为何其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仅微跌0.69%,仍接近52周高点。
德国战队的“比惨逻辑”
放在行业坐标系中,宝马的“抗跌体质”更为清晰:
- 大众、奥迪利润缩水超三分之一
- 奔驰暴跌超50%
- 宝马29%的利润跌幅(上半年)竟成“最优生”
这场残酷竞赛印证了齐普策的判断:“我们是真正差异化的全球玩家”。当风暴席卷汽车业,宝马的三大支柱——全球化布局、创新实力、技术开放路线,正在惊涛骇浪中接受严苛测试。
结语
中国消费者抢在豪车税新政前疯抢展车,欧美用户为电动MINI排队下单,慕尼黑工程师在保密车间调试新世代iX3——三个看似割裂的场景,实则是传统豪强穿越产业周期的一体三面。当宝马以29%的利润跌幅换来市场根基的稳固,这场“战略性衰退”背后,藏着一场更宏大的反攻序曲。
话题互动:传统豪车能否打赢电动时代保卫战?
支持方:百年品牌积淀+全球供应链壁垒,BBA转身慢但护城河深
反对方:智能电动赛道规则已变,新势力用AI重构豪华定义
中立派:短期阵痛难免,胜负取决于2025-2027产品大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