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给我一种非常荒诞的感觉,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不是在发布会上讲PPT相声,就是在价格上搞自爆式袭击。而林肯飞行家这波操作,属于那种不声不响,但上来就直接掀桌子的。他们没有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大电视,也没吹什么一万个场景的自动驾驶,而是非常复古,甚至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地聊起了两个老掉牙的词:质感和安静。
坏了,菜了,我跟你说,这事儿就变得非常魔幻。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抢最后一口饭。活下去的最好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做蛋糕的餐厅给爆了。你看,理想蔚来是在用冰箱彩电讲故事,小米是直接把价格干到地心,问界是拉着华为的大旗搞技术碾压。大家都在卷参数、卷智能、卷谁的嘴皮子更溜。这时候林肯跳出来说:“兄弟们,咱们聊聊皮质怎么样?聊聊这车开起来安不安静?”
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艺术?这相当于在《道诡异仙》的战场上,所有人都拼了命地修神通、练法器,结果一个大哥慢悠悠走出来说,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金钟罩铁布衫。所有人都傻了,大哥你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但魔幻的地方就在于,这套“金钟罩铁布衫”,可能还真就是现在这帮杀红了眼的新势力最缺的内功心法。
先说那个所谓的“质感”。现在很多车,尤其是新势力,都喜欢给你一种“压缩毛巾”式的豪华感。屏幕巨大,功能超多,语音助手比你妈还懂你,但你仔细摸摸,那座椅,那门板,那中控台,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塑料味儿。这就像一个修仙小说里的角色,境界很高,法术酷炫,结果法袍是并夕夕上9块9包邮的。这就很出戏。
飞行家不跟你玩这个,它的路子非常老派,甚至有点笨。就是堆料,疯狂地堆料。大量的真皮,大量的软包,大量的实木。坐进去那个感觉,诶,就是那个词,美式大沙发。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腰已经不行了,你给我聊什么百公里加速,我听不懂,但你让我坐得舒服,那我可就来劲了。宝马X5这种,还在一些车型上用仿皮,这就属于不讲武德了,属于典型的“我把你当兄弟,你拿我当表弟”。飞行家这种“不装了,摊牌了”的实在,反而在今天这种PPT满天飞的环境里,成了一种稀缺的品质。
再说那个“静谧性”。这玩意儿比质感还玄学。我跟你讲,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而在中国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真正的L5。同理,一辆车真正的豪华体验,不在于音响里放的交响乐有多高级,而在于它能不能让你在堵车的环路上,暂时听不见外面那个嘈杂到让人想死的世界。
安静!就是要这该死的安静!
飞行家在这件事上,几乎是偏执的。多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各种隔音棉不要钱一样地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吵到我”的掀桌子精神。高速上开到110,车里还能正常聊天,这在很多标榜豪华的SUV里,根本做不到。奥迪Q7是不错,但速度一上来,那风噪还是会告诉你“兄弟,物理定律了解一下”。飞行家给你的感觉就是,它好像用某种玄学把物理定律给暂时屏蔽了。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车比喻成修仙,可能多少沾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特么有点像。新势力们像是那种追求速成的魔道修士,各种禁术秘法往上堆,战斗力看着爆表,但根基不稳,随时可能走火入魔。而飞行家这种,就像个苦修肉身的笨蛋,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法术,就是一拳一拳把自己的防御点满。
所以你看,林肯的逻辑很有意思。它不跟你卷未来,它跟你卷现在。它不跟你卷参数,它跟你卷体验。它赌的就是,当消费者被各种智能科技轰炸到审美疲劳之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最原始的需求上:坐着舒服,开着安静。
当然,那个3.0T V6发动机,在今天这个电动爹横行的时代,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过去的致敬和对未来的嘲讽。这已经不是理性的选择了,这是一种信仰。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内饰差、品控烂,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和品位。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选择V6,本身就是一种宣言。
所以,当林肯拿出什么0利率、5年质保、置换补贴这些东西的时候,本质上不是在卖车。它是在筛选自己的信徒。它在对这个喧嚣的市场说:那些追求表面功夫的,你们去找新势力;那些迷信BBA光环的,你们继续。而那些真正被社会毒打过,只想要一个能让自己舒服、安静地待着的“铁盒子”的中年人们,来我这里。
这套逻辑,就问你怕不怕?它不跟你谈理想,只跟你谈现实。它不给你画饼,直接给你端上一张又大又软的沙发。它告诉你,豪华不是让别人觉得你牛逼,而是你自己真的觉得舒服。
这简直是典中典的降维打击。三体人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