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汽车
在4月24日的上海车展上,国内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商车联天下,与高通、北汽集团、卓驭科技三家合作方共同举办了一场“舱驾融合技术沙龙”,探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本次上海车展上,车联天下展示了AL-A1舱驾融合产品(基于QAM8775P),这是其与高通、卓驭科技合作开发的舱驾融合域控产品。目前该舱驾融合项目已经定点,有望于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量产。
车联天下创始人杨泓泽表示,车联天下的舱驾一体项目,符合跨域融合/中央计算等未来EE架构发展趋势,且系统方案极具性价比,可以满足20万元及以下车型性价要求,市场规模前景巨大。
作为上述四个合作方中的整车企业,北汽集团将在其整车产品中率先打通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实现行业领先。针对组合辅助驾驶,北汽目前采用平台化方案,量产产品覆盖L2级ADAS到城市NOA功能;同时将首批进入L3级准入试点企业。今年,首批极狐阿尔法T5版Robotaxi即将推出,120台上线运营加速L4级全无人驾驶技术的量产进程。
北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冯硕在沙龙上表示,基于高通8775芯片开发的全球首款舱驾融合AI平台将在极狐产品上搭载,率先在10—15万元级别市场给用户带来三“真”(真实用、真安全、真普惠)的体验。
据冯硕介绍,2025 年,北汽城市NOA功能将全面上车,北汽自主全系车型包括极狐阿尔法 T5、S5 和北京越野 BJ40、BJ30 等车型,都将应用北汽的舱驾融合AI平台。
卓驭科技作为辅助驾驶技术合作方,其目前的舱驾融合方案通过一颗SoC,支持跨层记忆泊车、高速领航、城区领航等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支持双联屏+HUD多屏显示、7.1.4 音效、3D 可视化、语音控制、主流音视频座舱应用的高阶座舱功能。相对分立的辅助驾驶和座舱方案,舱驾融合方案可以实现整车约30%降本。
据卓驭科技高级总监齐贵宝介绍,卓驭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于惯导双目感知系统,该技术通过双目感知前方物体并形成类似激光的点云,点云密度达普通激光雷达的10倍,可作为激光雷达的低成本替代方案。惯导双目可以支持任意类型障碍物的检测和避让,包括异型车、雪糕筒、水马、石块等。此外,借助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软硬件虚拟化、系统优化等,实现辅助驾驶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高通作为智能汽车芯片和算力供应商,其在2023年1月推出了骁龙8775芯片,该芯片稠密算力可达96TOPS,旨在跨异构计算资源支持混合关键级工作负载,以单颗SoC同时支持数字座舱和ADAS功能。
高通产品技术高级总监艾和志表示,骁龙8775面向可扩展性能进行优化,支持从入门级到高端、顶级的中央计算系统,帮助汽车制造商面向不同层级的车型灵活选择合适的性能点。借助这一特点,汽车制造商能够实现复杂的座舱用例,比如支持沉浸式高端图像、信息娱乐和游戏显示的集成式仪表盘以及后排娱乐屏,同时打造基于超低时延的顶级音频体验,并且预集成Snapdragon Ride视觉软件栈。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上述性能需求可得到满足。
在当下的汽车行业中,虽然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日益在量产车上得到普及,但从底层控制技术角度而言,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两者之间仍处于“割裂”状态。行业中一些企业的做法是将两颗或多颗芯片放在一个盒子里,以此实现硬件的“融合”,抑或实现座舱与泊车等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的融合,这些融合方式仍是“不彻底”的。
车联天下、高通、卓驭科技、北汽集团几家企业一致认为,只有实现软硬件一体的完全融合,才是驾舱融合的终极状态,即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共用“一个大脑”,中央计算架构从分布式变为集中式,用户可以在用车过程中同时获得来自座舱和辅助驾驶的反馈和感知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