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

德国最近是不是有点魔幻?大家看新闻的时候,是不是会有种“这也太离谱了”的恍惚感?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年破产企业超过2.2万家,十万员工被推上裁员名单,GDP几乎纹丝不动,仿佛整个国家不敢大口喘气,一动就怕摔了个大跤。

明明是那个曾号称“欧洲发动机”、“工业4.0鼻祖”的德国,现在给人一种发动机拉缸、四缸变三缸的既视感。

很多小伙伴开始盘算,德国这到底是短暂低迷,还是快要塌房?是不是要见证一个经济奇迹的逆转,还是轰然倒塌?

要说现阶段德国,真就是一地鸡毛,举国哀鸿遍野。

大牌厂商的自救方式,简直跟瘦身综艺一样激烈。

以前德国人动不动就吹自家车好、化工牛、精密仪器全球第一,现在德国家家户户桌上物价飞涨,工厂开工率都快跌进地板缝。

欧盟整体还扭扭捏捏挤出了0.2%的GDP增长,德国自顾自地打转,不涨不跌,14个季度,一会儿冒个小芽,一会儿又蔫了。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不少产业早就做起了省钱大作战。

你看保时捷,利润直接跳水99%,是要挑战“腰斩大赛”冠军吗?

奔驰、大众之流更绝,裁员成了家常便饭。

外长访华行程泡汤,外交场子都搞得一言难尽。

就像有网友吐槽:“现在德国人见到同事,第一句话不是‘Morgen(早上好)’,而是‘你们部门还在不在?’”

办公楼里人心惶惶,这“拉胯”二字写在脸上都不为过。

更逗的是,裁员和企业倒闭的新闻跟下饺子一样。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奔驰单刀直入,挥掉3万个岗位,咬牙省出至少50亿欧元。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大众比它更“狠”,搞个三步走,要“精简”3.5万人至2030年,还得砍掉部分工厂,节约每年15亿。

奥迪也一句“对不起”就送走数千人,小镇上的工厂门口茶水间估计都热闹了不少,该走的走,该叹气的叹气。

一些德国骄傲的“隐形冠军”,那可是从小工厂拼到全球细分市场领头羊,结果现在,一个个“脆断”得不像话。

做车标的哥哈迪、造车锁的吉克特、出高性能轮毂的BBS,谁没喊过德国制造业的风光?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一夜之间说倒就倒,真有点凉凉的味道——“德国制造”,这金漆招牌也挡不住实际骨感的现实。

提到汽车,大家心里估计也有问号了:曾经让人跪着买的奔驰、宝马、奥迪,怎么成天被中国电车摁在地上摩擦?

德国这波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龟速反应”,怎么看都让人着急。

今年头三个季度,中国品牌在欧洲14国卖了12.4万辆电车,涨幅快40%,市占比喝了红牛直接冲到将近9%。

要是再加上沃尔沃、路特斯、吉星,战绩翻倍成21.2万辆,一下子欧洲新车里每六辆就能挑出一辆标着“中国制造”。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比亚迪光是三季度卖了2.2万辆,这速度什么概念?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横扫现代、起亚,闯进销量前八。

再看看德国本地的豪强,大众拼命推ID系列,年比年涨了40%,但每个季度市占从13.5%掉到11.7%。

宝马、奔驰也不香了,份额被中国品牌一刀一刀割走。

说白了,德国这帮老大哥们,思想太“温吞水”了。

国产车都玩起三个月升级一次软件、半年一换新平台,德国人还在慢悠悠磨齿轮。

人家拼的是智能化、AI自动驾驶,德国还陶醉在“手感最棒的方向盘”、“一台发动机磨十年”的神话。

时代真的不等人。

产业升级慢半拍,饭碗自然保不住。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根子在哪儿?

其实一层层拨开德国经济这颗“大洋葱”,能找到症结:

曾经,德国手握四把尚方宝剑——俄罗斯低价天然气、东欧劳动力、中国市场、职业教育稳稳的。

现在这四剑通通砍断。

北溪管道被炸断,那头俄罗斯的油气买不到;国内环保政策一纸令下,核电全关,火电也停,城市发电靠进口,价格直接炒上去。

给美国买能源,人家坐地起价。

三年电力成本翻了两倍,生产线一开,电费都能把你送走。

能不搬吗?企业心里都明白。

接着看劳动力。

德国人均寿命飞速增长,可这一届年轻人生娃太懒得动弹。

眼瞅着人口断崖,预测到2035年缺口高达700万工人。

企业给工人加薪加到肉疼,人工成本暴涨25%。

搞笑的是,大批难民涌入,结果大部分呆在福利体系里,不但没帮上忙,还添了负担。

谁家经济架得住这样的“有趣”组合?

物流这一环不能小看。

德国制造业“走天下”靠的就是全球产业链。

可现在地缘摩擦不断,关税一个接一个,物流费涨了四成。

外国客户一算账,立马奔亚洲去了。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订单外流,怎么拦得住?企业主再能熬也没戏。

德国企业扎根本地都是祖孙三代的传统,变一步都难。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一裁员赔偿金贵得肉疼,想关厂,员工抗议游行,光讨价还价几年都过去了。

迁厂更不敢提,生产成本高得离谱。

这条路,不走都不行,走又处处难——标准的进退两难。

再说一嘴外交,德国有时候真让人看不懂。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外长非要在台湾这件事上发两句洋屁,结果访华吃了闭门羹。

德国工商界精英直接掉头退出代表团,耍小聪明反伤自己。

明明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关乎国运的大事上,怎么就能硬碰硬?

数据可不会说谎:202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破3000亿欧元,德国的汽车、化工、机械仨大佬,谁不像手心手背都得靠中国市场?

偏偏这个点儿玩火,自毁长城不说,还得罪“大金主”,属实看不懂。

芯片的事儿更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安世半导体那点风波,荷兰一抢,德国本家都懒得管。

要知道,这家厂的芯片提供德国车必备核心零部件,大概35%都得采购中国芯片,新能源车还得一半。

前阵子,德国自己人都说,芯片库存仅够顶顶十来天。

你说这不等着被卡脖子么?

以前德国汽车嘲笑“中国造”只会堆便宜货,现在呢,一句话不敢说,乖乖排队等着下单。

讲起来资本外流也有戏。

这几年,德国公司可把钱撒在海外可欢了,年年2000亿欧元往外砸。

尤其是消耗能源多的那些厂,70%干脆投资到境外,还就有1/3都投去了中国。

巴斯夫大型化工厂竟然选址湛江,西门子、宝马也不甘落后。

企业用脚投票,外行看不懂,行业里人心里门儿清。

钱都流出去,德国国内哪还能有活力?

GDP的数据像上了发条一样循规蹈矩,两三年不动弹。

出口掉了4.2%,大企业比如拜耳,净亏损暴涨近六倍。

能源贵了,企业出走,工作岗位跟着跑,工作少了,大家不敢花钱,连锁反应翻滚成死循环。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真的是再典型不过的坏账单。

说到底,德意志经济这点家底不是随便就能逆转的。

经济下滑,换来的是社会脾气爆炸。

极右翼政党到处起飞,芬兰、瑞典、希腊、西班牙,全都在“右转”,德国选民心里的不安指数飙到新高。

谁也不敢保证,哪天极右翼真成了明面上的执政党。

政策的事儿更别提了。

德国想盖座新厂,从审批到运营时间比蜗牛还慢,动不动五六年,特斯拉都忍不了你这个臭毛病。

环保口号喊得震天响,核电站全炸掉,最后反倒转手买别国核电,这操作,有没有种“脱裤子放屁”的既视感?

市政府都开始拉闸限电,市民被号召洗冷水澡过冬。

你说在这种环境下怎么玩工业振兴、AI竞赛?

说到中国,真就得哭着喊着比一比。

看中国这几年,基础建设钱砸得多,路铁港口切换一个接一个,创新节拍嗖嗖的。

德国过去那些引以为豪的底牌,全数被对方甩开,光剩下感叹了。

默克尔时代讲究的“平衡智慧”,现在倒是一脚踢飞;新政府左右乱晃,既想合作,又跟着打压中国企业,结果两头不讨好。

做人要有姿态,做政策也得有个章法,德国现在这个样儿,真像一个曾经的学霸,偏科偏到极致,还在人前吹哨子。

这一番大起大落,让人想起一句网络段子:“你以为你还能逆袭?只要没彻底放弃,还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希望。”

德国企业频裁员,制造业遇瓶颈,汽车出口被追赶-有驾

但德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逆袭励志剧里高开低走一波,是真刀实枪的现实—能源、劳力、物流、数字化、外交,每个短板都敲锣打鼓提醒你“危险,危险”。

一旦再不认真把裤子提好,调整政策,心无杂念搞改革,非要执迷不悟,欧洲老病夫这个头衔,怕是要写进历史书了。

互动话题:你觉得德国能不能靠“三板斧”——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像当年那样“德国制造”重焕光芒?还是说,此去再无回头路?

留言区开聊,狠狠说一说心里话!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