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

说是“法国最丑的汽车”,可你要是不知道它还能称得上“最先锋”,那还真是白活一回。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有人见了Hotchkiss Gregoire,脑子第一时间冒出的不是“哇法国这么时髦”,而是“这造型能上路?”。这车,说得明白点,是几十年前法国工业圈搞出的“种田用的高科技”。要说这辆车的故事,那得从一个脑洞比普通人大好几圈的工程师让-阿尔贝·格雷瓜尔(Jean-Albert Grégoire)说起。这哥们儿属于典型的“人在江湖,创意难收”。倒不是他不努力,是整个时代都没跟上他的步伐。

别看Hotchkiss公司名字像卖爆米花,实际上人家一开始就是干硬核军工的,枪炮坦克那一套玩得转。怎么后来想起来造汽车?原因很简单,战争时生意火热,和平年头换点“民用产品”也算多给自己找出路。格雷瓜尔那会儿已经名声在外,毕竟他的Tracta等速万向节让前轮驱动从“天方夜谭”变成“人人可用”。要搁现在,就是那种被汽车粉捧上天的“隐藏大佬”。

说格雷瓜尔是“被忽视的天才”,这不是网友瞎起哄。他早在1920年代就琢磨怎么用铝合金把汽车做得又轻又硬,还攒出独立悬挂、电动技术、空气悬挂那套新玩意。问题是,这些“奇思妙想”当年叫爽,现在一看就是新势力直接搬来的设计。只不过运气不站他这边,早熟的创新在当时根本养不活自己。

格雷瓜尔热衷搞材料实验,到二战前后,他用一种叫Alpax的铝合金(里面塞铜、镁和硅吧)做了大半车身。这玩意后来直接影响了Panhard Dyna那款车的量产,看着像是他的小弟学会了手艺却把师父甩在了后面。有的人说Panhard红了,格雷瓜尔“被骗”了,搞得他自己一气之下就得亲手造一款“能让全世界说牛”的车。

时间来到1946年,格雷瓜尔端着风洞模型找到Hotchkiss公司。工程师们一看空气流体数据都惊了,这车虽说长得有点怪,风阻倒是低得离谱,远比当时的家用轿车来得科学。Hotchkiss别看以前卖枪的,遇到格雷瓜尔这种秀才,鬼使神差地决定投钱,就跟碰上个“提前加装大脑的佛系老板”。

可理想归理想,落地等着量产就是另一回事了。好家伙,从立项到真的落地开卖,整整拖了五年。1951年的法国马路上,Gregoire轿车终于亮了相。这车,前面看像皮卡,后面像陷坑,侧着端详竟有点流线美。全铝材质,机舱搁到前轴后方,发动机还是前置水平对置四缸(先是70马力,升级到90马力),拽足了“前卫”二字。

格雷瓜尔不玩虚头巴脑,他用的是等速万向节让前轮驱动更顺滑,还搞了四轮独立悬挂(前双横臂配螺旋弹簧,后扭力杆能调弹簧刚度),整套齿条转向,一听就知道是搞技术的。配全同步四速手动挡,直接把动力线拉到150码的顶点,1950年代的法国小轿车迈上“科技巅峰”。油耗还能压在9升百公里,环保先行者有点那意思。风阻都做到0.38,用现在来比就是特斯拉亲爹,可惜那时候没啥人认账。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说到造型,不少法国小报当年嘴可毒了。肥大的前翼子板,宽宽的假进气格栅,尾部又突然收窄,有人喊它“未来派艺术品”,也有直接说丑到家里去了。顾客有的下订,现场看了两眼就反悔。不仅仅是观感问题,口袋也要出血。铝合金工艺看的高大上,售价更高得离谱,Gregoire标到280万法郎。那年头,Citroën Traction Avant卖120万,Panhard Dyna只要80万,大众甲壳虫直接70万,Gregoire价格就是在街头巷尾喊“你买不了吃亏!”。实际上一批客户转身就跑,全法国市场直接萎靡。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厂家一边数着订单一边掉头发,说高科技要钱没错,可没人愿意“用脚投票”,这生意咋做?1953年虽然性能进一步提升到90马力,时速踢进150公里大关,还是没人追捧——群众用钱包说话,脸还拉得老长。一台“科学怪人”轿车,最后全法国才生产了247辆,别说赚大钱,还把Hotchkiss公司拖进泥潭。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生意干不下去了,Hotchkiss自己也扛不住。公司本来就是军工出身,汽车事业不服水土,后面要跟Delahaye合并结果也没成,索性退出汽车圈子改行,像是个折翼天使,最终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彻底关门大吉。

格雷瓜尔不是那种说失败就撒手的人。他把Gregoire底盘拿去给Chapron车身制造厂,造了几辆敞篷小跑车,造型一下变得优雅多了,看得出来技术底子能玩出新花活。此后几十年,他仍然在汽车新材料、电动动力等领域折腾,从没歇着。法国汽车行业里,“格雷瓜尔”这个名字就像是那种“你以为淘汰了,其实早晚会逆袭”的狠角色。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最有意思的是,这款车的存在,活生生地表现了战后法国汽车工业的两难:技术可以让你冲到最前线,可市场根本不比你开窍。当年市场被“丑”逼退,技术呆头呆脑地孤独前进。Gregoire项目失败,不仅宣告了Hotchkiss造车的终结,也把法国汽车圈这帮敢想敢干的人推向一个更大的时代拐点。

这样一款车,到底是“20世纪最有远见的轿车”,还是“丑出天际的前哨兵”?这事其实没人说得清。科技狂人的执着和市场的冷漠,好像每隔几十年都要来一轮,谁又能保证下一个“格雷瓜尔”不会在现在的新能源圈子里冒头?这才有意思:你说创新贵,大家都得面对砸钱和没人买账的两难,你说丑,但未来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法国工业冒险,格雷瓜尔创新,Hotchkiss造车失利-有驾

这么多年,法国汽车人的故事总少不了这些“含泪与骄傲并存”的技术梦想。格雷瓜尔这份坚持和落寞,也把“热血创新、冷面市场”演绎得淋漓尽致。说到底,历史的路不是只有一条,你怎么看都行。你觉得要是现在再出一辆“造型怪异+科技顶格”的新车,市场会买账吗?创新和美观究竟谁更重要?来,聊聊你的看法,这事真挺值得琢磨琢磨。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