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市场火爆供不应求,买车难成全民焦点

电动车一扇店门口堆着三轮旧款,顾客排着队像抢白菜,外头风大,人手一把脸盆大小的宣传单子,大家都在埋怨——“这车现在比前两个月贵了好几百呢”,这口气里既有惊讶也有气不打一处来。

事情是这样的,2025年9月1日新国标正式落地,规定了车速、车重和材料等一堆新规,现场的车行老板在广州天河算账说旧款平均涨200元,能上牌的大型电动车涨了300到500元,北京的快递小李抱着新车说旧车抵价800还得补1700才提车,门店里卖旧国标的像是在清仓但实际上在抢着卖。

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市场火爆供不应求,买车难成全民焦点-有驾

回头看过去那会儿,电动车厂商靠着轻量塑料和高功率马达打天下,街坊的电瓶车从几十块钱安上去的后座箱,到外卖小哥一骑就是几万公里的情形,大家信任这套玩法,便宜又能跑,是城市里最实用的交通工具,厂商把功率、续航和外形当招牌,消费者把它当家的第二辆车。

转眼就变了,新规一出他们说要用阻燃材料、装北斗、加强检测,成本上去了,爱玛、雅迪这些门店主管都在算账,五羊本田的店长估计每台涨500元,高端机型差价甚至600到700元,厂家电话里传来的语气已经不是市场推广而是成本说明书。

街坊和行业里人开始吵起来,门店老板抱怨库存旧车还得在三个月缓冲期内卖完,店员老孙说“过了11月这款就上不了牌”,网帖里是另一种声音,网友开始恶搞“买车像抢房”的梗,外卖员在群里嚷嚷你们的车最大功率1200W,我这邻居的极核能到2000W以上,速度区别就是命的差别,这口气里有职业焦虑也有社群的怨气。

用户端的割裂更明显,老王骑电动车二十年,担心新规把速度抑制到25公里每小时自动断电,他在小区门口唠叨说“这速度连自行车都不如”,而外卖、快递这些靠速度挣钱的职业群体集体站队,他们找店里负责人算账,算的是时间成本和单量损失,这矛盾像针一样扎在城市运力的软肋处。

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市场火爆供不应求,买车难成全民焦点-有驾

厂商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研发部有人质疑要不要全面上阻燃材料,采购部那边说价格已经翻了一倍,销售负责人则在朋友圈里发出两种声音:一边催促经销商清库存,另一边又给高端渠道下单提价备货,产业链上下充满摩擦,门店和厂家为了库存和牌照的窗口期互相推脱。

数据摆在眼前,旧国标车价上涨幅度在200到500元之间,厂商估计新国标车型成本上涨约10%到20%,维修单价上升幅度更大,像一块镁铝合金车门板的钣金校正和防氧化处理就要500元左右,这些数字让街坊算账的速度比国标出来还快。

政策方面的暗线也没断,《价格法修正草案》这些提法在人事圈被拿出来反复念叨,上头强调规范价格与竞争秩序但地方市场的短期反应却是涨价和抢购,监管口径和商家操作产生张力,消费者在这种上头的口号和下头的现实之间被甩来甩去。

回忆起早年行业的“信仰玩法”,那些年大家追求的是更大电池、更高功率、更便宜配件,厂商靠着薄利多销占据市占,消费者靠着“能跑、能用、便宜”建立信任壁垒,而今这套体系被新标和成本重组打破,消费从一次性投入变成了付费套餐式的多项选择,谁都感觉被重新定价。

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市场火爆供不应求,买车难成全民焦点-有驾

消费者的现场表达是赤裸裸的,家住朝阳的小李拿着新车怒气难平,他的抵价和补差,会被贴成“市场博弈的代价”,王大爷在街口和邻居唠嗑说“我还是想旧车便宜点,要是上不了路就亏了”,这些话语不是数据但比数据更锋利。

在市场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类似的讨价还价,门店里有人把库存车提前上牌,私下里商量着“加钱过户”这类操作,厂家和店面在解决合规窗口期的同时也在想办法把损失最小化,消费者在这之中像羊群一样被赶着走,谁也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还背着老款上路的人。

媒体和网友的舆论火上浇油,短视频里有人把买车比作抢房,评论区里1000多条弹幕在算哪个店还有老款库存,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在群里互相警告和互相指责,行业的公共话语场被迅速挤满了不满和调侃。

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市场火爆供不应求,买车难成全民焦点-有驾

行业内部的对赌不止于价格,本来靠高功率吸引用户的信仰玩法被限定为“安全”后的新规则,厂商要么妥协材料和检测,要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结果就是新车贵、旧车稀缺、修车贵,这三点像三块石头压在城市普通人的出行上。

普通人的生存策略开始出现,老车主开始砍价请求延保,经销商开始推出“提前上牌”服务,二手市场短线活跃起来,专家建议消费者看清三点:先看牌照政策窗口、再算总拥有成本、最后选能保值的品牌,然后根据职业需求决定是否换新车,这些操作在市场里流传成了接地气的生存手册。

街巷里的吵闹还会持续,门店门口的“清库存倒计时”海报继续换着花样吸引人,行业里的人继续算着账等待新车到货,消费者在涨价和限速之间反复挑拣,几个月后当新国标车全面上桌时,这场价格与供给的风暴才可能稍稍平息,眼下的日子就是一出现实版的“先买先占,晚买别怨”的市井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