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迎来出行高峰。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预计达6800万辆次,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40%。然而,当电车车主们满怀期待地踏上旅途时,充电难题却成了横在路上的“拦路虎”。从排队数小时到充电桩故障,从导航误导到价格飙升,这场“充电大作战”让不少车主直呼“心累”。
排队四小时,充电十分钟:时间都去哪儿了?
“原本计划8小时到目的地,结果光充电就花了6小时!”北京车主李先生国庆自驾去杭州,在沪昆高速某服务区遭遇了“充电大军”。他早上9点到达服务区时,充电站前已排起20辆车的长队。等待期间,他不断刷新充电APP,发现附近50公里内的充电桩全部满负荷运转。直到下午1点,他才终于插上充电枪,而充电过程仅用了18分钟。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在京港澳高速某服务区,新能源车主王女士排队4小时才充上电,她苦笑着表示:“排队时不敢离开半步,生怕被‘加塞’。中间还遇到有人因为抢充电桩吵架,差点动手。”据统计,国庆期间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平均排队时间达2.3小时,部分热门线路甚至超过6小时。
充电桩“罢工”:技术故障成隐形杀手
除了排队,充电桩故障也让车主们头疼不已。上海车主陈先生在国庆期间驾驶电车前往安徽黄山,在某高速服务区充电时,发现4个充电桩中有2个显示“设备维护”,另1个插枪后无反应,仅剩1个能正常使用。“排队的人本来就多,结果一半的桩不能用,这不是雪上加霜吗?”陈先生无奈地说。
更离谱的是,有车主遇到充电桩“吞枪”问题。广州车主林女士在某充电站充电后,充电枪无法拔出,最终联系客服并等待40分钟才解决问题。“当时后面还排着队,我急得满头大汗,生怕被其他人指责。”林女士回忆道。据行业调查,国庆期间充电桩故障率较平时上升30%,其中“设备离线”“插枪无反应”等问题最为突出。
导航“坑人”:说好的充电桩去哪儿了?
“导航显示前方3公里有充电桩,结果开过去发现是个废弃的停车场!”成都车主张先生的经历让不少人感同身受。国庆期间,不少车主依赖车载导航或充电APP寻找充电桩,却频频遭遇“导航误导”。有的充电桩位置信息错误,有的实际已拆除或未投入使用,甚至有车主被导航带到偏僻乡村,最终只能折返。
此外,部分充电站存在“信息滞后”问题。某充电APP显示某服务区充电桩空闲,但车主到达后却发现所有充电桩均被占用。原来,该充电站未及时更新状态,导致信息与实际不符。“这种‘虚假宣传’太耽误事了!”张先生气愤地说。
充电价格飙升:比油车还贵?
如果说排队和故障还能忍受,那么充电价格飙升则让不少车主直呼“伤不起”。国庆期间,部分高速服务区充电价格涨至每度2.5元至3元,是平时的2-3倍。有车主计算,一辆续航500公里的电车,充满电需花费150元至180元,而同级别燃油车加满油仅需200元左右。“开电车本来是为了省钱,结果高速上充电比油车还贵,这算哪门子环保?”一位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道。
行业反思:充电难题如何破局?
面对国庆期间的充电乱象,专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车保有量不匹配。截至2025年9月,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1.2亿辆,而公共充电桩仅800万台,车桩比达15:1。尤其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少、分布不均的问题更为突出。
不过,行业也在积极应对。国庆前夕,国家电网新增投入1.2万台移动充电车,并试点“充电桩共享”模式,允许私人充电桩在空闲时段对外开放。此外,部分车企推出“续航保障计划”,为车主提供备用车或免费拖车服务。
2025年国庆的“充电大作战”,暴露了新能源车普及过程中的阵痛,但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唯有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稳定性、优化信息服务平台,才能让电车车主真正告别“里程焦虑”,享受绿色出行的便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