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王牌”新车改款在即升级配置涨价传闻引热议,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正式消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

最近小米汽车真是热闹了一阵子。10月销量数据刚出来,乘联会给的零售销量报了48654辆,光YU7一个车型就突破了33662辆,居然超了特斯拉Model Y。说实话,这数据让我挺惊讶的,毕竟特斯拉在国内基础盘算挺厚的。但你细想,谁都知道小米背后的粉丝经济,销量也不全是靠产品力,品牌溢价和粉丝效应撑得很大。这种爱豆效应在车界不多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以前我们讨论过SUV市场这块,尤其是紧凑型SUV,竞争真是刀刀见血。小米SU7一上市就预约破5万台,预定27分钟突破这个数字,听起来像爆款没错。但后来交付慢倒是出了点状况,有段时间群里朋友抱怨提车周期长,甚至有人说愁得脸都绿了。这其实暗示供应链和产能压力是真存在,毕竟小米新造车团队没几年的经验,供应链协调能力还在摸索中。

小米“王牌”新车改款在即升级配置涨价传闻引热议,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正式消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有驾

关于这次传出的改款消息和涨价0.99万元的传闻,我也是边听边琢磨。朋友圈里面一个小米内部朋友说,"官方啥也没说,外面那些细节吹得差不多是瞎编的",毕竟麒麟二代电池、底盘架构全新升级、座椅按摩加热一口气列出12项配置,乍看挺诱人,但要真全部落地,这得成本涨多少?另一个汽车修理工朋友插嘴说,改款用料好,价格涨不多,厂家估计是靠规模效应捂紧成本口袋,动作得快点,别把订单流出去。

我之前说改款一定会带来销量提升有点绝对了,毕竟市场上同价位合资品牌也在暗自发力,譬如大众途观L、丰田荣放,用他们的话说,消费者口味变化快,光靠配置升级不一定能稳住用户。还得看小米在售后和服务上动作。供应链这事儿,说白了就像炒菜,你有好菜刀和新鲜食材,菜才好吃。小米这刀(供应链协同)还在磨合阶段,随便推新产品,没稳定供应体系容易翻车。

小米“王牌”新车改款在即升级配置涨价传闻引热议,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正式消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有驾

话说回来,涨价0.99万到底合理不合理呢?我在心里算了下,如果SU7顶配售价在30万左右,这波涨价相当于上涨3%左右,按升级配置算,性价比倒还是挺有诚意的,前提是真的都换上了。至于座椅加热按摩这些舒适性配置,别小看,冬天北方用户特别反映积极。我有位北方朋友开SU7,说:没这个按摩,冬天路上开久了腰酸背疼真不是开玩笑。

看销售说周期缩短挺有意思。SU7 Pro和Pro Max交车周期缩短到6-9周,标准版还得29周。这段反差有点大,不排除产能分配策略调整,毕竟高配利润空间更大,产线优先给高利润车,普通版用更老旧的产线?(这段先按下不表)去车展看过新底盘样车,感觉确实扎实了不少,乘坐感更灵活一点,可能也真能在产品力上弥补短板。

有个话题挺有意思的。网络上有人调侃,用户交了定金等了大半年,结果新款来了,旧款还没到手,心态上被撩得又爱又恨。这种等等党的心态,挺符合咱们行业一个老生常谈的现象:什么时候是最好的买入时机?不买车的人都在等改款,买了车的人又想换新款。小米汽车如果把交付和库存管理弄明白,能不能在用户心理这块做得更好?这才是更考验营销和供应链的地方。

小米“王牌”新车改款在即升级配置涨价传闻引热议,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正式消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有驾

我还没深究麒麟电池的技术参数,不确定是不是自研还是采购升级版,这方面信息挺少,没细想过。但看行业大环境,电池升级大概率能带来续航提升5%-10%的幅度,不然消费者也不会蹲点等着买新版本。

我对小米汽车有点复杂的情感。作为一个在一线做过供应链协调和市场调研的老从业者,看到他们进军造车领域特别热闹,数据漂亮,但背后其实压力山大,多因素叠加。没多少自己造芯片厂,也没多少多年沉积的技术积累,如何快速迭代产品,抢占市场成长空间,这才是最硬的仗。

对了,有位经销商跟我聊过:供应链波动大,交付慢,客户投诉涨,品牌形象会受影响,小米还得加把劲儿推动服务体系升级。所以你说改款和涨价,真是门儿清事,怎么都绕不开。

小米“王牌”新车改款在即升级配置涨价传闻引热议,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正式消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有驾

小米这次改款传闻,会不会推动同行也加速应对?蔚来、理想、小鹏那些厂商手上都还有库存,价格策略是不是也会被搅动?这几家造车新势力的季节性促销和定价弹性,大家怎么看?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消费者真的是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最后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一下相册,发现之前小米汽车展厅里的试驾座椅,确实没有按摩功能,而且皮质感觉一般,这部分升级到底会不会在年底发布会上一秒点燃粉丝?毕竟做给年轻人看,颜值和智能化一把抓,舒适性也是分分钟决定体验的。

小米“王牌”新车改款在即升级配置涨价传闻引热议,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正式消息,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有驾

所以你说,这车卖的好,改款又赶上新厂产能,究竟是量变引发质变,还是水涨船高的纯市场效应?我看这场仗,就算小米汽车揣着锦囊妙计,也必须得走得细致,才能别被风口吹跑了。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