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热闹开幕,智驾新车扎堆,新能源续航成亮点

你说成都这地方,真是有点像汽车圈里的“草根逆袭之王”,一转眼就变成了中国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有没有这感觉?每年一到八月底,车圈大咖们就开始预热,整个西南地区都跟开了挂似的,到了“2025成都国际车展”,这架势比“双十一”还热闹,1600多辆车、120个品牌,有没有一种“所有车都来集结”的既视感?

话说回来,这车展的“剧本”,感觉每年都挺有点意思,今年尤其不一般。咋不一般呢?你看看鸿蒙智行,余承东一句“16.98万元起!”刚说出口,好家伙,闪光灯犹如过年,媒体老铁一个劲儿地拍。随手撒个数据:“尚界H5开启预订1小时,小订量2.5万辆”。这不是一般的“现象级”,直接光速击穿不少同行的月销量,属实够硬气。鸿蒙智行这一波,简直像是给成都车展开场搞了个大彩排,谁还敢不上心?

其实你仔细想,每年成都车展,不只是新车扎堆的火场,更像各大车厂冲刺“金九银十”的起跑枪。“前哨战”打得轰轰烈烈,哪怕到了正式开幕,还是能看到谁家新车多谁家技术牛,谁家营销够霸气。你说这种气氛,不就是“秀肌肉”?但这秀的不是表面功夫,是实打实的技术落地、产业链连锁,还有消费市场活力的真实流量入口。说实话,这种“预热赛”搞得从8月25日就硝烟升腾,成都和整个成渝地区,真就成了中国汽车消费的最活跃“赛道”之一。

展馆里挤得跟春运似的,22万平米放满了近120个品牌、1600辆车,从主流家用车到山地越野,从个性改装到新能源黑科技。说穿了,谁家新技术敢拿出来“首发”,谁就有底气拼下今年销量大盘。这种局面不喊个“王炸”实在说不过去。其实就是一场既拼颜值又拼内功的“汽车界C位争夺战”——你觉得不刺激,那你可能没体验过现场那种氛围。

成都车展热闹开幕,智驾新车扎堆,新能源续航成亮点-有驾

车圈今年最大剧透,不是“谁技术最高端”,而是“谁能最快让普通人体验到高阶智驾”。全世界都在吵智能驾驶,这事儿成都说了算?好像还真有点这意思。看现在的智能化竞赛已经不玩概念了,成败就看哪一家能把智驾搞到“落地场景”。以前那些全是实验室里的玩意儿,现在成都直接成了“智驾商业化试验田”,各家车厂集体来这里“检验成果”,谁还搁着玩虚的那套?成都早已不是单纯市场选手,是站到决策区的超级“技术验证地”。

你随便看看,今年展出的智能驾驶系统,琳琅满目,什么岚图&华为乾崑ADS 4、奇瑞星纪元E05搭载地平线新智驾,比亚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这些新一代系统现场动态演示,就是让用户赶紧上手体验。“技术秀场”变成了“首发验证区”,光那股技术味儿就能把追新族的嗅觉勾出来。这不,成都15万元~20万元这个价格带一锁定,直接把智驾下沉路径全给摁在主流赛道上。干脆点说,现在全国要普及高阶智驾,成都算是最硬核的试验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给了数字,大伙都能拿来随手砸场: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有望翻倍到20%,最近这一年没少发力。你说要在成都的这个价格区锤炼新品,成败也分明。像尚界H5、捷途山海L7 PLUS、长安、零跑针对性推出的15万元级智驾车,已经把“高端智驾”直接推向主流市场。这就是明摆着谁在成都扎稳根基,谁就有机会重新划分下一代智驾市场格局。

想来也是,成都不只是个“区域市场”,现在实际是各家车企的全球智能驾驶战略的重心。新技术能不能“首发验证”、能不能“价格下沉”,消费渗透点是不是能打通,中西部用户口味能不能牢牢抓住,全都看你在成都这盘棋怎么走。现在全球主流车企都在玩“成都时间”,不得不说,汽车圈这块蛋糕切得有点刺激。

成都车展热闹开幕,智驾新车扎堆,新能源续航成亮点-有驾

还有啥不得不提的?新能源!新能源车在成都,最近两年简直跟“互联网发展速度”似的,直接按季度翻番。全国刚刷出“2025年1—7月新能源产销破820万辆”这个历史记录,成都就率先变“非限购城市第一”,108万辆新能源保有量提前一年半实现目标。四川省产量也挺刚,半年增长飙到14.4万辆,比去年全年还多,产能占比一下子到了27.6%,这种爆发力,讲真的,在全国都算是数一数二。

消费端的劲头也是妥妥地顶住了,成都自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差点就50%,每两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今年6月统计,成都新能源车保有量108万辆,离2025年80万的小目标直接超了两条街。要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增长完全是市场、产业链、消费习惯共同发力的结果。说难听点,成都现在已经不是被动玩新能源,是在“引领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撑起了中国新能源的“第三极”。

再说产业链,成都的车圈生态,真像是组了个“车厂家族联盟”。经开区几个主力阵地,一汽-大众、丰田、吉利(领克)、沃尔沃、神龙,外加500多家零部件配套,动力总成、底盘系统、车身电子、新能源“三电”全流程都能本地化生产。不用跨区域,啥都能自己搞定。你说这样的配套体系,谁家来成都不玩规模化发展,谁家能赶得上这节奏?

车企“西进”的路子,真不是说说而已,今年展会现场你能看到,什么奔驰全新纯电CLA、比亚迪仰望U8L、奇瑞风云、福特烈马新能源、smart超电混,基本所有主流品牌都把最重磅的新车当“王牌”扔来成都。生产环节更卷,捷达正赶着推首款纯电,沃尔沃工厂都忙着升级装配线,要打通规模化高端新能源的最后一公里。这一波,看得出谁家是来凑热闹,谁家是真“铁了心”。

当然,有热度就有压力,适配西南市场的技术难题也不是白来的。成都不一样,地势复杂,山多路弯,城乡结合部没标线的怪路一大把。智驾系统要搞得精细,加长波长雷达,毫米波和摄像头、超声波、各种冗余技术都得盯牢。“多传感器集成”成了主流打法,否则成都这路况实在对新手不太友好。更别说四川盆地常年雾天,感知系统不强化下算法,坏天气都怕它掉链子。现在连AI算法都要各地“特供”,为得就是把恶劣天气下的驾驶安全最大化。

成都车展热闹开幕,智驾新车扎堆,新能源续航成亮点-有驾

说到底,15万元至20万元的智驾车想下沉到西部,主机厂得专门搞“算力分级”,算力不够就降级提醒驾驶员及时接管,硬件加持归硬件,软件也得有针对性的算法,不然都得成“小白鼠”。

另外,新能源车多了,最让人闹心的是“充电焦虑”。今年你走一圈成都,新能源车主好像都在抢充电桩。一个网友吐槽:“街头新能源多得满地跑,但充电桩还跟不上,停车场里桩位全爆满”。数据显示四川省充电桩基本都集中在成都主城区,城边和农村公共桩覆盖还没到40%。有些小区甚至因为供电量不足,安全管理受限,装桩成了最大的堵点。夏天高温还让充电耗能变高,硬件标准直接拉满。桩企、车企慢慢都开始为成都搞散热、供电方案的独立研发。四川喊话要到2030年装293万台桩,云南的目标是2025年底超过6万个桩,别急,还是有希望。

不过你问问老司机,光拼充电桩数量不解决根本问题,快充技术要跟上、电池续航能力要给力,否则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比亚迪今年搞了个“兆瓦闪充”,最高电压一千伏、最大电流一千安,现场看着都“电力十足”了。宁德时代推了“钠新”钠离子电池,零下四十度还能一键启动,未来纯电续航直接突破五百公里。骁遥双核电池双核架构切换高低压,搭配堡垒双舱和热失控导流,安全系数也是板上钉钉。

你要说续航焦虑,今年增程车型发布堪称“一窝蜂”,奇瑞风云X3L搭载1.5T增程器纯电跑两百一十公里,满油满电续航直冲一千公里。仰望U8L鼎世版也有增程动力,外加应急浮水功能,下雨下洪涝也能hold住。合资品牌福特烈马新能源,纯电续航两百二十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一千两百二十公里,续航党都要哭了。

成都车展热闹开幕,智驾新车扎堆,新能源续航成亮点-有驾

这都说明成都车展已不是“摆摆样子”,它成了“技术适配”和“市场试金石”的复合体。谁家搞得出点新花样,谁就在这站稳跟脚。行业人士都看出来了,“成都车展已经成了驱动全国技术升级的关键枢纽”。西南地区的市场规模和用户偏好,对整个中国车市的风向把控堪称“晴雨表”。

说到底,在这座城市,汽车产业的每一波新变革,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新能源竞速,本质上都是顺应区域消费升级、技术深耕和产业协同的综合结果。车展不是终点,是起点,技术融合与产业重塑,一切才刚刚开始。

成都车展热闹开幕,智驾新车扎堆,新能源续航成亮点-有驾

你说这么热闹的成都国际车展,是不是还藏着点啥“头号悬疑”?成都会不会在未来几年继续领跑智能新车的全民时代?各大车企在西南“集体拥堵”,接下来谁会脱颖而出?车圈的老铁们,不妨一起来讨论:你觉得今年成都车展最“有料”的是哪一块?谁家新车最值得期待?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