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能源集体下跌,发生啥了?
“集体下跌”?我看到这标题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日历,是不是一觉睡回了燃油车的黄金时代。但定睛一看数据,2025年第27周,也就是刚刚过去的6月底7月初,我笑了。这哪是集体下跌啊,这简直是一场“冰与火之歌”!有人在维斯特洛大陆冻得瑟瑟发抖,有人则骑着巨龙在天上开派对。
咱们先看那个骑龙的。比亚迪,一周上险量5.56万辆。什么概念?就是当别人还在为这个月的KPI挠头的时候,比亚迪那边已经把整个月的活儿干完,顺便还预支了下个月的业绩。这个数字就像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市场疲软”的论调上。它不是在卖车,它简直是在复印车,而且市场还嗷嗷待哺地全盘接收。这已经不是什么简单的产品力问题了,这是一种市场惯性,一种消费信任的护城河,深不见底。
然而,画风一转,镜头给到另一位重量级选手——特斯拉。一周上险量,0.5万辆。对,你没看错,五千。这个数字,简直比六月的天气还让人捉摸不透。从周销几万的高光时刻,到如今堪堪够到比亚迪一个零头的水平,这过山车也太刺激了点。当然,老玩家都懂,特斯拉的交付策略就像潮汐,季度末疯狂冲量,季度初就退潮见底。这第27周正好是Q3的开端,数据难看是“常规操作”。可问题是,这种操作在2025年的中国市场,还玩得转吗?当周围的对手们都在追求稳定、线性的增长时,特斯拉这种“心跳图”式的交付节奏,会不会在不经意间就把潜在客户推给了那些交付更稳、选择更多的邻居?这悬念,可比任何一部美剧都吊人胃口。
真正的好戏,其实是在新势力的牌桌上。这里才是真正的血肉横飞,刀刀见骨。曾经我们挂在嘴边的“蔚小理”,现在这格局,得重新洗牌了。当周新势力前三甲赫然写着:问界、零跑、银河。这名单,放在一年前,谁敢信?
问界能站在这里,大家心里都有数。背后站着华为这座“技术靠山”,智能化体验已经成了它的金字字招牌,从M7到M9,每一款车都精准地踩在了消费者的G点上。它卖的已经不纯粹是车,更是一种对未来智能出行的想象和信任。
但真正让整个牌桌气氛变得凝重,甚至让一些老玩家背后发凉的,是零跑。这家伙,简直是异军突起!就像一场德州扑克,前几轮大家都在不紧不慢地跟注、试探,突然间,零跑直接全压(All-in)了。它的突然发力,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小鹏估计是第一个感到紧张的。想当年,小鹏以“智能化”标签出道,一度是新势力技术的风向标。可现在呢?前有问界用“智驾”大杀四方,后有零跑用极致的“性价比”和“全域自研”釜底抽薪。
还记得2024年底大家在讨论什么吗?讨论的是理想的家庭用户堡垒有多坚固,是蔚来的换电联盟能走多远,是小鹏的XNGP何时能全面铺开。那时候,零跑在很多人眼里,还是那个在二线挣扎、靠低价车走量的“小弟”。谁能想到,仅仅半年多,它就带着C10、C16这些车型,硬生生杀进了核心战场,直接威胁到了老牌劲旅的腹地。这种变化太快,快到让人窒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销量排名变化了,这是市场逻辑的根本性转变——当技术和配置被拉到同一个水平线时,谁能给出一个更无法拒绝的价格,谁就能赢得下一轮的入场券。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周新能源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没有集体下跌,它是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新陈代谢”。强大的“稳定极”比亚迪在不断巩固自己的王座,周期性的“变量”特斯拉在调整自己的呼吸,而最激动人心的,是新势力内部那场惨烈的大逃杀。
旧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零跑的逆袭是昙花一现还是新王当立?特斯拉的“王者归来”剧本什么时候上演?还有那些暂时没出现在榜单前列的品牌,它们是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的突袭吗?
这牌桌上的每一个玩家都手握底牌,也都身处险境。对于我们这些看客和潜在的买家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那么,看完这最新一轮的厮杀,你更看好谁?你的下一张票,会投给谁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