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特别爱琢磨车,除了自己开车,也喜欢折腾一些简单的小修小补。说实话,汽车行业那些高价配件和修理费用真让人烦。
有一次,我朋友的车门把手断了,去4S店一问,要价二百八换个总成。你说这也太离谱了吧?我当场就笑了,转身用个绿色消防栓扳手,花了不到十块钱,拧几颗螺丝,几分钟搞定。握感还挺顺手,操作简单,效果比我预想的还好。视频一发,立马在网上火了。
这让我就想起,为什么一根塑料拉手总成在品牌那里能卖到几百块?我还特地查了,原厂外把的成本,估算也就三十块左右。品牌溢价加上人工,价格就水涨船高。可别忽略了总成思维——厂家卖配件赚不了多少钱,关键在于卖整套配套的套餐。就像雨刷马达、电脑板这些,一样的套路,只不过换个零件,套路就换了一遍。
我粗算了一下,汽车配件的利润空间其实挺吓人的。销售一只原装空气滤芯,也许厂家刚赚几块,你去4S店买,最起码得十几块到二十块吧。那中间差价,是为什么?品牌溢价?渠道加价?我猜测还可能跟他们的库存管理有关,库存高,销售都得挣钱,配件的利润也就水涨船高。
这次的自修其实还让我想到一点,普通消费者的权利在哪里?我刚才翻了下我一些旧笔记,发现其实有个秘密武器——一种白色塑料颗粒,用开水泡一会儿就会变成透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塑形反复使用。成本10块钱一大包,我用过好几次,修修车上的塑料卡扣、保险杠缝隙都能派上用场。真的是方便又好用。
说到修车,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开小货车,门把手敷衍了一下,用铁板随便加工了个一模一样的,压根不用担心坏了。车子没事,修得还挺漂亮。别小看这些民间智慧,它们其实就是在反抗高溢价的套路。
你有没有遇到过更荒的?我认识的朋友,空气滤芯都自己换,空调滤芯、机油都不去4S店。这也导致了不少车的半脱保状态。其实这种自修行动,某种程度上是在探索自由维修的可能性。国内外其实都在推动开放配件、维修手册的立法,但距离落地还挺远的。
我还听说,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要求车厂必须开放维修资料,比如欧盟那边,有明文规定,车厂不能阻止车主或第三方维修。国内反垄断指南也开始盯上配件渠道,但普通车主能做的,基本上还是那些得一把螺丝刀的野路子——扎带、矿泉水桶、铁丝……那些时候,很多人都用能活下来作为底线。
聊到这里,不免问一句:你有没有啥特别的草根改装经验?你那次觉得哎,这价格也太离谱之后,自己动手解决了什么问题?
汽车配件的价格坑是谁在设的?我猜绝大部分,还是品牌加渠道的加持。而一些配件,比如废旧汽车的旧车辆零件,市场上反而还能找到相对便宜的副厂件。而且,现在新能源车还在重建售后体系,真希望以后能把合理配件、工时列入标准,不然下一次门把手一断,还得苦逼的去花那几倍的价。
最让我在意的点是——你觉得我们还能靠什么方式,来获得更自主、更平价、更开放的汽车维修空间?还会不会出现一场像野路子修车那样的浪潮,把车市推得更自由?或者,大家早就惯了高价,被动接受,反而没啥争论的劲头了。
不过这一切还是看人。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觉得只要能用,便宜点就行?还是希望未来有一套更公平的维修机制?留言告诉我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