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人生这玩意和国产小电动车一样,都带着点谜之自信和莫名其妙的仪式感。譬如,成都车展,热闹得跟菜市场赶集似的——但每次车圈的兄弟姐妹们都要弄个成年礼,仿佛新车不在车展发布一下,就活不到第二年似的。欧拉也不例外,正儿八经地凑了个“陪你过七夕”的主题,七周年庆祝仪式开得和文艺复兴似的,感觉不整点花活都辜负这费劲巴拉往前挪的七年。
七年什么概念?都说七年之痒,按正常人婚姻的剧本,这年头家庭差不多要闹腾几次革命,主打一个折腾。欧拉这段婚姻倒挺持久,还没说厌倦就走进全球五大洲,把广告语“做经典”搞得像传销口号,52万用户愣是被“懂生活,有格调”这一套收拾得服服帖帖。你要说这事多厉害吧,也就还行,毕竟鸡汤喝多了毕竟也肥腻,真格调的人大多连朋友圈都懒得晒。
不过人家欧拉不怕腻,这波营销直接瞄准节日温情市场,七夕当圣诞过,温情成色直逼速溶咖啡。品牌口号得带点黏腻——“以用户为中心”,小心别滑倒。不过吧,凡是品牌搞庆典,谁在乎你中心不中心,重要的是有没有薅羊毛的机会。
别看展台上摆的都是花花草草、奶茶玫瑰墙,底下暗波涌动。数据、体验、共创、用户生态,说得跟企业家玩高尔夫似的高大上。其实呢,品牌就得拎得清,得明白现在花活多了谁都容易玩脱。就像欧拉的管理层,不是技术岗转营销,就是营销人装技术,开会互相推卸,能给你一种程序员下海开咖啡馆的错觉。没办法,互联网让人焦虑,造车也跟着焦虑,大家活得都精致又崩溃。
讲道理,欧拉这七年不容易。国产新能源大潮,和武侠剧似的,谁都能出一剑试一试。不就是一堆钢铁外壳续航升级嘛,三年小黑屋,五年换电池。你以为“经典”是个褒义词,实际上是“卖不动了的陈年库存”的高级表达法,好听点叫致敬,难听点叫清仓甩卖。好猫好狗好柿子,每年都新瓶装老酒,换个颜色齐活,比化妆品更新得都快。
品牌定位这事,营销团队本来是想顺杆子往上爬,越时尚越好,但结果爬着爬着发现半山腰已经挤满了“时尚”、“优雅”、“复古”三兄弟。男女老少全员通吃的战略,说白是真没想明白卖给谁。男生喜欢女生买,女生喜欢...呃,反正逮谁算谁。你说电池好吧,续航再长,开回婆家堵在三环也烧不起,最后都得求出租车大哥带个充电宝。
又说技术升级,动不动高通8295P芯片,听着跟手机贴膜似的,搞得“精品小车”正经八百的名堂。10万级的车能装科幻配置,终极理想是让你开小车也体会智能生活。不过,等你真用上高速NOA,估计已经被高德和百度导航劝退过八百回,自动驾驶还没成,你一脚油门先开进收费站。
欧拉的用户群到底什么样?宣传片里头像艺术家,现实里像社畜加班狗。说得都是“懂生活、有格调”,其实天桥底下五块钱一杯的奶茶也喝得眉飞色舞。共创痛车,互相搭伙P图,情感空间承诺得比对象还长久,理想生活多半只在官宣里过。要说欧拉厉害吧,还真玩出了点社交小圈层的味道,偶尔搞个奶茶配熊猫,连四川非遗都蹭上去了。你看,品牌生态嘛,就是大家集体做爱国卫生运动,朋友圈晒单就得配点文化自信。
你以为欧拉要成为百年老店了?其实核心还得靠产品快马加鞭里拉新用户。不论管理层谁上位,下半年得上新款,“重磅”两个字就像减肥秘籍一样随手就来,至于分量够不够,那是另一码事。那些用心分享故事的独立音乐人、创业者、极客工程师,言之凿凿都是人生高光时刻,但说到底都只是车主的几分之一——毕竟全天下只有一类人真正喜欢开小电动车:就是还没攒够买大车的钱,但又死不承认自己穷的。
小车市场什么趋势?全体媒体公关都在言必称“都市刚需”、“入门升级”、“差异化爆款”,其实就是个便宜能代步、好停车。你以为这是谁的胜利,其实是房价涨多了,车位稀缺罢了。没车位也没关系,十万内也能“诗与远方”,真往远方开一圈电池续航剩个位数,远方就变成了电池厂。
技术创新、市场刚需、消费升级,这些词顶多给品牌公关充充电。所谓女神的专属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都绕回消费者一句“到底几块钱落地?”欧拉再怎么升级包装,也掩饰不了凡尔赛的挂机本质。说到底,什么智能、什么美学,离了优惠都是浮云;城市经典、生活艺术,脱了补贴就是皇帝的新衣。
品牌发布会现场,什么“用户才是主角”,什么“生活艺术家”,都是老套路了。只不过以前是大爷们茶馆里吹牛,现在是车主们共创社交新生态。一个奶茶、一面花墙、几辆彩绘痛车,再加点时尚潮玩家的人设,现场气氛直接拉到芒果台春晚水准。你以为改变世界,其实不过多造了几台小号电瓶车罢了。
说到底,小型电动车市场这点事,跟各种“入门级”产品一回事——便宜、实用、低门槛。市中心停车费比车还贵的时候,能在钢铁丛林里转几个来回,已经是极致性价比的胜利。而“城市经典”这面大旗,本质是消费降级的都市漂流瓶。大家都说自己不随波逐流,其实全是在同一个出口排队,唯一的差别是你朋友圈晒的奶茶照片比隔壁多点玫瑰花。
欧拉要做经典,含义其实挺丰富——既有对黄金时代的无力怀旧,也有对现实生存技巧的高度自洽,更有营销团队的无聊与自我陶醉。品牌和用户已从单纯买卖关系进化成一起喝奶茶、围观痛车、共创焦虑的命运共同体。不用太高看,也不用太贬低,打个比方,欧拉车展的庆典就像朋友圈人均成功学:彼此讲述“生活有格调”,归根到底都是“不装会死星人”在小心翼翼地保持体面。
至于未来嘛,媒体会欢呼新能源汽车新纪元,厂商会继续造梦续命,用户还会在下一个车展花式自拍。等哪天欧拉的电池真能续航两千公里,或者“艺术气息”浓到可以抵消贷款利率了,再给我留言吧。我保证不嘲笑你,就像现在我嘲笑不了自己一样——毕竟,我也还得在钢铁森林里,奋斗于高贵的交通拥堵,为诗与远方小心翼翼地攒着下一次“经典”的勇气。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