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个什么汽车流通协会又发报告了,讲什么保值率。
讲真,这种报告,以前是给买车的人看的,现在更像是给车企看的,尤其是给那些还活在梦里的车企看的。
报告里最炸裂的一点,就是日韩品牌的保值率,全面下降。
注意,是全面下降。
这四个字,翻译过来就是,不装了,摊牌了,老一套玩不转了。
过去三十年,我耳朵里听得最多的汽车神话是什么?就是“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还有什么日系车省油耐用,买个卡罗拉能当传家宝,父子两代开完还能卖个好价钱,四舍五入等于理财产品。
这套嗑,我爸信,我叔信,甚至我刚上班那会儿也差点信了。
这就像一管压缩牙膏,大家挤了几十年,都觉得里面还有货。
结果国产新能源带着一盆水过来了,直接把这管牙膏扔水里了,大家定睛一看,哦,原来早就空了。
所谓保值率神话,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下的品牌玄学。在那个大家都不太懂车,只能靠口碑传播的年代,谁的故事讲得好,谁的信仰就更坚定。日系车就是抓住了“省心”这个痛点,然后无限放大,成了一种宗教。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掀桌子的时代。
现在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
比亚迪秦798一出来,卡罗拉轩逸们的心态直接就崩了。以前是喝着茶,聊着天,割着韭菜。现在是三体人来了,直接水滴警告,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最好的防守不是降价,是直接把4S店给爆了,大家一起玩完。
在这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修仙式竞争里,你还跟我谈什么匠人精神,谈什么历史底蕴?
坏了菜了,道友,你道心乱了啊。
所以你看,日韩系一崩,德系反而稳住了。
为啥?
因为德系的玄学段位更高。尤其是BBA那几位。
买奔驰的人,真的是在乎你那几个油耗,在乎你那点维修费吗?人家在乎的是方向盘上那个三叉星徽,是停在公司地库里,别人路过时那种“哦,这哥们混得不错”的眼神确认。这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精神图腾。
它的保值率,本质上是“面子基金”的稳定系数。只要这个社会还认这个标,它的价值就塌不了。大众老师也一样,虽然被国产打得鼻青脸肿,但人家底子厚,在中国市场耕耘了这么多年,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总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这就叫品牌护城河,哪怕河里没多少水了,那墙还在。
说实话,我最近在看二手MPV,水是真的深,感觉每个车贩子都像是刚从《道诡异仙》片场出来的,眼神里全是戏。
自主品牌这边就有意思了,分化严重。理想、极氪这种,属于是开窍了,悟了,知道新时代的消费者要什么。他们卖的不是车,是一个“移动的家”,一个“科技潮玩”。他们直接绕开了传统车企的赛道,自己重新画了一条,然后当起了裁判。他们的保值率,其实是“潮流指数”。
但哪吒、欧拉这些,就有点尴尬。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产品力在早期可能还行,但在现在这个天天神仙打架的环境里,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他们的保-值-率-,对,我就是要重复,就是在为早期的品牌定位不清晰和技术迭代不够快买单。
最惨的,还得是新能源。
插电混动和纯电,保值率一个43.9%,一个42.6%,什么概念?就是你今天买个30万的车,开一年,直接亏掉一台五菱宏光MINIEV。
为啥这么惨?
因为价格战打得太没底线了。今天发布会,老板含泪血亏,明天就官降两万,背刺老车主。这哪是卖车,这是在玩闪电战,消费者都成炮灰了。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人,深刻理解那种感觉,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种爱真的很特别,但背刺也是真的疼。
你让二手车商怎么收?他今天收进来,明天官价一降,他直接哭晕在厕所。所以他只能往死里压价,把未来三个月的降价空间都给你算进去。
这帮搞价格战的,简直就是一群疯子!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修仙还是有点草率了,毕竟修仙失败好歹能落个轮回,这车价崩了可是真金白银的消失啊。
所以你看,这个保值率报告,它根本不是在说什么数字,它是在描绘一幅战争地图。
日韩系的传统防线正在被撕裂,德系的堡垒还在坚守,自主品牌的新锐部队正在进行穿插分割。而新能源这片战场,则是一片混乱的焦土,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你死我活。
所以,未来谁会赢?
别天真了。可能最后赢家是根本不买车,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的那帮人。
毕竟,只要你不拥有,你就永远不会贬值。是不是这个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