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手机在床头一阵抽搐,把人弄醒。
随手一看,群里炸了锅。
有人拍下自己秦EV的中控屏,语音里带着点戏谑:“我车子昨晚还像个老油条,今儿一觉醒来多了三个新技能,自动录像、手机一贴门就开、冬天自己先热身,比我都懂事。”
朋友圈、贴吧、二手车圈同时发疯,平日里二手价像感冒药一样苦兮兮的2019款唐、汉,突然有了点儿“网红割韭菜”的热度。
谁能想到,车也能一夜之间涨身价,逼得车主半夜都得琢磨,是不是要重新评估下自家资产。
这事搁两年前说出来,大概率要被同事嘲笑“想多了”。
毕竟免费OTA不是新鲜事,特斯拉玩剩下的,比亚迪今天才来补课。
但这回,操作不一样。
没个通知,没个选项,直接云端下菜碟,车主一觉醒来,车就“进化”了。
有人说是宠粉,我看更像是“家长式惊喜”:你以为是奖励,实际是公司帮你决定了明天吃什么。
群里有个老司机,平时话不多,这次突然来了一句:“我家唐现在还会自己录像,等哪天会自己报警就更好了。”
气氛一度很欢乐,还有人开玩笑,“这下二手车商要换算法了,升级前和升级后都得分开标价。”
一旁的老李却闷闷不乐,连发三条语音,说这操作太像“强制体检”,不问一句,直接动手,连知情权都不讲究。
说来也怪,升级带来的不是清一色的欢呼。
有人笑,有人愁。
车子变聪明了,残值往上窜,大家都乐见其成。
可油耗数据突然有变化,电池掉电快了点,质疑的声音也就跟着来了。
“是不是后台给我车加了点‘隐形负担’?”
“这升级到底谁说了算,咋一点打招呼都没有?”
成年人有时候比小孩还敏感,对“被动升级”这事天生警惕。
其实,这场OTA风波背后,说白了是新能源车圈的生存游戏。
2025年,新能源车市卷得没底线,车企拼到连遥控钥匙都要比谁更智能。
比亚迪这波免费升级,表面上是车主福利,仔细琢磨全是算盘。
老车主本来准备卖车换新,突然发现“老伙计还能再战三年”,换车冲动立马冷静下来。
新买家也看明白了,二手车还能免费升级,性价比直接拉满。
二手车市场的行情就这么被活生生带高了。
要说比亚迪在“用户心理战”这块,真有一套。
广告费省了,用户自发帮忙宣传,朋友圈刷屏、贴吧种草,二手车商跟着赚了个开心。
用户呢?
嘴上说着“被尊重”,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接受了新功能。
就跟看球赛似的,场上球员你追我赶,场下球迷吐槽不断,最后该买票还是买票,该骂还是骂。
我有个哥们,整天泡在二手车市场。
那两天跟我说行情像过年一样热闹,原本没人搭理的2019款秦EV突然爆火,车商都琢磨着是不是还得囤点库存。
你要说这不是营销,那我真得服比亚迪的“佛系”战略,啥都不用说,靠一波免费升级让二手市场自己涨价。
当然,有人天生警觉。
升级之后,电池掉电快、油耗数字变抽象,总有人在群里找“幕后黑手”。
“免费才是最贵的”,这话搁谁身上都刺耳。
车主盼的不是惊喜,是个选项,是个提前通知。
成年人活得不容易,哪怕系统给你加分,也想自己点点头,别全靠“家长安排”。
这场OTA风暴表面上是技术升级,实际是一场心理博弈。
你说用户在意功能?
其实更在意自己是不是被当回事。
车企想留人,用免费升级当纽带。
用户要话语权,不想成了“工程师的玩具”。
拉扯之间,谁都不肯让步,谁也说不好下一次升级会不会又是一场“惊吓”。
说起来,这场局也挺有意思。
你看NBA,球员场上拼命,场下还要靠社交媒体和粉丝刷存在。
车圈同理,功能再多,本质还是要争用户的心。
比的不是谁能卷死谁,而是谁能让用户觉得“你还在乎我”。
你要问未来会怎样?
别着急下结论。
毕竟这年头,技术升级背后全是人心较量。
车主想省心,车企想省钱,二手车商想搭顺风车,谁都没闲着。
你说比亚迪这波操作到底是宠粉还是套路,没人能给个准话。
等哪天凌晨三点,你又被手机吵醒,发现车又多了个新技能,你会怎么想?
是继续点赞,还是心里犯嘀咕?
我先打个卡,试试我的自动录像到底能不能录下奇迹。
你呢,慌不慌?
留言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