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
作者|品牌官
引言:车企小订过万路上却看不见,一个月来已经有两个车圈重量级人士,公开暗讽或明说车圈的部分小订数据内幕,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一些新势力车企,不单单是新车迭代速度很快,而且刚开始预售,才过了一小时,或者是几小时,就动不动小订过万,甚至还有更加夸张的。
有些车型,甚至一小时的小订,比上个月的整个品牌的销售量还要高,可以说是刚出道一小时就把“前辈”几个月的成绩给干了。
然而在预售的时候小订大爆,真正交付时实际的上险量却和当初宣传的数量相差甚远。
虽说小订只是车主支付了意向金,在等到交车的这个过程中,车主仍然可以选择拿回意向金退订,所以小订的转化率并做不到百分之百
在《第一财经》的记者,采访深蓝汽车的董事长的时候,其就提到小订的转化率可能只有10%左右。
当然这也不是全部新势力车型的转化率,毕竟有一些头部新势力,推出的车型比较受市场欢迎的,在小订大爆的情况下,小订的转化率会高许多
但是从普遍的情况来说,深蓝董事长毕竟是车圈内的专业人士,正常新势力车企的小订转化率在10%上下,还是比较合理的。
图源:第一财经
即使是10%的转化率,有些车企小订动不动就破万,甚至几万的比比皆是,可是实际的上险量和上路量,却和小订数量大相径庭。
还有网友吐槽,在网上吹的很厉害的车型,自己在路上一辆也没有见过。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有些车企是不是在小订的数据上动了手脚注了水?
但这个猜测毕竟多是圈外人的猜测,真假难定。但是没想到,近一个月来,却有两个车圈内的重量级人士站出来,直指部分车企小订有水分,直接扯下了行业的遮羞布。
车企前高管扯下遮羞布
5000万订单恐成笑柄
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6年保持了第一,在2024年的时候,中国汽车的销量就超过了3000万,而世界市场的销量则是超过了8000万。
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销量几乎是占到了世界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国产新势力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中国汽车销量正在不断创造新高。
特别是这几年新势力的不断卖爆,预售上小订不断突破惊喜,更是给人一种国产车销量正不断创造历史的感觉。
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客户群体,市场越大,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厂家下场,竞争也会在无形中加大。
特别是在这几年新势力之间的竞争中,各家车企都在“争夺”市场,特别是在预售上,状况更是激烈,不少车企屡屡创造了小订奇迹。
在上一家车企刚刚创造小订奇迹之后,下一家车企在短时间内都完成了小订突破,再创销售奇迹,你方唱罢我登场,车圈内上演着一场又一场围绕小订的军备竞赛。
然而在2024年汽车数据出炉之后,再综合今年前八个月的各大车企的小订情况来看,两个数据对比却让不少人感觉到了诡异。
图片源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这组数据的对比,甚至让人一度感觉,有些车企的小订奇迹,是一种故意营造出来的市场错觉。
直到某位车企前高管,终于看不下去了,直接下场暗讽小订,人们这才知道,这不是错觉,而是真实存在的。
最近,小鹏和阿维塔科技的前副总裁李鹏程,忽然在社交软件上发了一则推文,配图是一些车企的小订数据,
而配文则是拿上了一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根据李鹏程所说,过去的八个多月中,中国乘用车的小订,已经达到了5000万台。综合李鹏程的文字来看,其多少有些暗讽的意思。
图源:网络
当然了李鹏程自己都说了,这是不完全统计,也就是说数据并不准确,并且有夸大的成份。再来看看另外一组数据,2024年国内整年的汽车销售为3000万辆以上。
如果李鹏程给出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的话,也就是说今年各大车企的小订量,截止到今年九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国内整年的汽车销量,还多了60%以上。
5000万辆是什么概念?这些车链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6圈以上。如果说李鹏程只是暗讽,那么下面这位车圈媒体人则是直接明说了。
“小订过万”骗局
只为哄上级开心?
其实这也不是在李鹏程发文嘲讽的前两个星期,还有另外一个车圈重量级人士亲自下场,揭开了部分车企的小订内幕。
而且这个人比李鹏程说的更加直接,可谓是三言两语就直接把某些车企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还指出部分车企之所以会出现小订注水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简直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部分车企的认知。在8月30号的时候,资深的汽车媒体人吴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推文,直指行业内的部分小订内幕。
根据吴佩所说,小订过万有些时候,或许并不真实,而是提前已经设定好的。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参与的策划方竟然是一些广告公司。
这些广告公司在新车预售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提前策划好了“小订过万”。换而言之,就是说一些“小订过万”其实早已经内定好,预售那天到底有没有过万都不重要。
那为什么要这样策划呢?吴佩也直接点破这个内幕背后的原因。首先小订数据好看,肯定会影响消费者对这款车的判断。
毕竟根据普遍的消费习惯来看,越多人买的东西,大多数也是好东西,所以策划“小订破万”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觉得这是爆款,然后争相购买,从而真正的提高销量。
除了讨好消费者之后,策划“小订过万”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为了哄上级开心,理由也很简单,销售业绩好了,上级不止脸上有光,业绩好了大批人都会得到奖励。
以上行为,其实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在几年前就有一家国产车企,因为相关的造假被实锤,而如今这家车企已破产消失。
作为比较早推出SUV车型的华泰汽车,现在很多人可能已经没有听过了。
但是在2003年,华泰和现代推出的第一款车,首年就卖了1.5万辆。在2017年的时候,华泰更是创造了年销10万的成绩,并且还在德国建立了研发中心。
可是短短几年,和现代终止合作之后,华泰的销量就开始下滑,其向外界放出豪言,说2018年要达到20万辆的销量。最后华泰自称当年实际销量为11.99万辆。
让人没想到的是,中国汽车协会并不承认这个数据,因为长期销量造假,中汽协直接将其当年销量标为“0”。几年之后,华泰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600多万辆车造假
多家车企集体舞弊
造假似乎每个一阵子,就会在车圈发生,甚至有些车企还不单单是销量造假,有些车企的造假行为,甚至连脸都不要了。这里面造假的车企中,还不乏许多享誉国际的知名车企。
一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著称的日系车每隔几年就会爆出造假丑闻,而去年的造假丑闻更是闻所未闻,竟然是多家日本车企集体造假,涉嫌造假的车辆高达六百万台。
图源:新华社
而这些造假行为,甚至已经涉及到了消费者的行驶安全,同时,这些造假历史最早还可以追溯到四十年前。
当这些造假行为被披露之后,这几个日企的步调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当场鞠躬道歉。这些日本车企敢这么造假,就不怕影响企业的声誉和销量吗?
在2023年底的时候,日本大发汽车承认了自身存在上百项违规操作,相关的造假甚至从四十年前就开始了。
随后日本有关单位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展开了调查,没想到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多个大型车企竟然都存在造假情况。
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丰田、本田、马自达这样的享誉世界的知名车企。其实这也不是日本相关单位第一次起底汽车行业了。
日本做为一个汽车大国,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爆出一起车企造假的丑闻。为何这些车企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呢?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车企有恃无恐,因为在日本,汽车工业基本上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在整个工业产值中,汽车工业在其中占到了40%,而在经济总量占比上,这个数据则是8%。在日本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人员高达550万。
所以日本车企在其国内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这也变相成了部分企业有恃无恐的原因。
而随着造车成本的上升,一些车企为了保持利润,只能通过造假的方式,来变相的降本增效。
所以基本上每次造假被曝光之后,一些车企就是鞠躬道歉罚款,但后面可能还会再犯。
写在最后
早在去年的时候,长城董事长就曾经在采访中,直言圈内的乱象,还说一些车企造假、出老千。说完还建议对各大车企,来一场大审计。
可见不少车企高管,对于车圈的许多乱象,其实早已经洞察到了,甚至还想对此进行一番改变。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就连深蓝汽车的董事长,在提到小订的时候,也说其实小订的数据非常容易操控,只要大幅度下调小订的价格,就会得到大量的订单。
所以在深蓝,基本上都是用大定来调整车企的生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车企内部对于小订这个指标,还是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的。
做为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遇到“小订作假”的情况呢?许多车圈内的专业人士都建议,想买车的消费者,可以等一等。
等新车上市三个月后,再去看销售量,或者直接看新车的上险量,这个基本上是不能作假的,通过这几个方法,基本上可以规避大多数的“小订作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