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巨头的纯电征途,并不是“从零开始”

吉祥汽车:航空跨界造车,是勇气可嘉还是另辟蹊径?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个有意思的新玩家——吉祥汽车。

这个品牌,有点意思。

它既不是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也不是互联网新势力的破局之作,而是航空巨头均瑶集团跨界打造的"吉祥大出行"生态一环。

这波操作,到底是勇气可嘉还是另辟蹊径?咱们掰开揉碎看。

---

一、前世今生:从云度到吉祥的"借壳重生"

这个车,有点故事。

吉祥汽车的前身云度汽车,可是新势力里的"三朝元老":2015年成立,2017年量产,比"蔚小理"还早。

2018年π1车型卖过9300辆,仅次于蔚来。

但A柱弯折的2星碰撞成绩,让这个主打性价比的品牌跌冒烟了。

两次停产两次复活,最终被均瑶集团收编。

学姐说车:吉祥汽车本质上是用云度的"双资质"(生产+销售)玩的一场资源整合。

就像航空业的代码共享,这次是"资质共享"。

---

二、产品力解析:航空基因能加分吗?

最新上市的吉祥AIR,CLTC续航435/530km,售价14.78-15.98万。

参数上有点东西:

- 航空联动权益:买车送3年12张机票(每年4张),机场休息室特权

- 三电系统:51/64kWh磷酸铁锂电池,147/150kW后置单电机

- 智能配置:高通8155芯片+L2辅助驾驶

车企巨头的纯电征途,并不是“从零开始”-有驾

但对比竞品就露怯了:同价位的小鹏G3有激光雷达,零跑C11配齐"冰箱彩电大沙发"。

学姐亲测:这车的航空服务比车本身更吸引常旅客,但对普通家庭用户劝退。

---

三、战略迷思:不卷国内卷泰国?

吉祥的海外操作天塌了般清奇:

1. 首款车JY AIR只在泰国上市(约15.9-18.2万人民币)

2. 捆绑销售:送3年金卡会员+机票随心飞

3. 官网国内信息几近隐身,连LOGO都保留云度标

慧眼识车:这明显是避开国内红海,用中国供应链到东南亚"降维打击"。

就像廉价航空的差异化竞争,专打日系车空白市场。

但问题来了:放弃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市场,这步棋真的明智?

---

四、横向对比:航空跨界vs科技跨界

| 维度| 吉祥汽车| 小米汽车| 蔚来|

车企巨头的纯电征途,并不是“从零开始”-有驾

|-------------|--------------|--------------|-------------|

| 核心优势 | 航空出行生态 | 智能生态协同 | 换电体系|

| 首年销量 | 暂无数据| 13.5万辆| 22.2万辆|

| 技术亮点 | 会员体系互通 | 超级电机V8s| 900V高压平台|

看出门道没?吉祥的"大出行"概念比小米的"人车家生态"更垂直,但技术储备差了两个身位。

学姐锐评:没有硬核技术支撑的生态故事,就像飞机没有发动机。

---

五、争议焦点:纯电路线还能走多远?

在纯电增速放缓的2024年(前11月同比+15%,插混+85.2%),吉祥仍坚持纯电:

- 利好:绑定吉祥航空的固定航线场景,适合规划充电路线

- 隐患:均瑶年报显示,吉祥航空2023年才扭亏为盈,输血能力有限

对比理想MEGA折戟、小鹏转投增程,吉祥的纯电坚持更像无奈之举——毕竟玩混动需要全新平台研发。

气得蹦起来的是:他们连国内充电网络都没布局!

车企巨头的纯电征途,并不是“从零开始”-有驾

---

六、未来展望:三个关键问题

1. 用户画像:究竟服务商旅客还是家庭用户?

2. 技术路线:会像小米那样快速迭代三电吗?

3. 市场策略:何时杀回国内正面刚?

学姐建议:先把云兔和JY AIR的品牌混乱理清楚,别让消费者觉得是"贴牌车"。

毕竟航空业最讲究标准化,造车也不能太"随心飞"。

---

结语

吉祥汽车这场跨界实验,像极了廉价航空的生存哲学:避开主干线厮杀,专注细分市场。

但汽车行业的跑道可比机场漫长得多。

各位车友觉得,带机票卖车这招能真香吗?欢迎评论区聊聊。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