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

8月2日,乘龙卡车再次发声,一张海报上写着八个大字:“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这话听着扎心,却句句是理。就在几天前,理想汽车在i8发布会上放出一段“重卡对撞”测试视频,画面中一辆乘龙卡车驾驶室几乎压上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四轮离地、车架断裂,视觉冲击力极强。可问题是——这辆被撞的乘龙,真的是我们路上见到的那款结实耐用的“老伙计”吗?更关键的是,这场“碰撞秀”,到底是在展示安全,还是在制造焦虑?

我翻遍了各方信息,从乘龙的声明到东风高管的回应,再到理想方面“直播复测”的叫板,越看越觉得:这不只是两家企业之间的口水战,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对“安全营销边界”的一次拷问。

一、被“撞”的不是新车,而是品牌信任

先说重点:乘龙明确指出,视频中使用的是一辆旧车。这不是猜测,而是他们技术核查后的结论。在7月31日发布的声明中,乘龙强调,理想委托第三方机构使用的测试车辆“未公开是否改装、减配、卡扣是否固定、是否过检”等关键信息。换句话说,这辆车上路前的状态,没人知道。

咱们开车的人都明白,一辆卡车的安全性,不仅看结构设计,更依赖日常维保。刹车片磨损、轮胎老化、悬挂松动,哪怕一个螺丝没拧紧,都可能在碰撞中放大损伤。而理想发布的视频里,这辆乘龙卡车驾驶室与货箱明显分离,方向盘变形严重——这更像是车况不佳导致的结构性失效,而非正常状态下应有的表现。

我曾试驾过乘龙H5和L2系列车型,底盘扎实、焊点均匀,驾驶室采用高强度钢框架+吸能设计,按国标做过多次碰撞测试。虽然没有公开数据说它能扛住多大吨位的正面撞击,但至少在日常运输场景中,它的可靠性是经过十万公里级用户验证的。可现在,一段来路不明的测试视频,就把整个品牌打成了“纸糊的堡垒”,你说冤不冤?

二、东风高管发声:支持维权,反对“内卷式竞争”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事情发酵后,东风集团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吕海涛在武汉发布会上明确表态:全力支持东风柳汽(乘龙母公司)依法维权。他还提到,此事已进入调查阶段,东风也在了解测试车辆的真实状况。

这句话分量很重。它不只是企业护短,更是对行业规则的维护。吕海涛用了一个词——“内卷式竞争”,精准戳中了当前新能源车市的痛点。为了博眼球、抢流量,一些品牌不惜用极端场景、非常规测试来制造“碾压对手”的假象。比如让SUV去撞报废重卡、让电动车在零下30度跑续航……这些测试本身未必违规,但如果隐瞒前提条件,就容易误导消费者。

举个例子:你买一辆家用车,最关心的是城市通勤安全、高速变道稳定性、儿童座椅接口是否齐全。可厂商偏要告诉你“它能撞赢50吨重卡”,这种“超纲题”式的宣传,就像考试只考语文,老师非得强调“我们班数学也拿了年级第一”——听着厉害,但有用吗?

三、理想方回应:第三方测试,可直播复测

面对质疑,理想方面也没沉默。产品负责人@老汤哥Tango 直接喊话:“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 张骁更是回应:“可以啊,直播都行。”

这话听着硬气,但有几个问题仍待解答: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测试车辆从哪来?理想称是第三方机构从市场随机采购。可“市场”是新车市场还是二手市场?采购的是哪一年款型?有没有改装记录?暂无相关数据。

测试标准是什么?中国汽研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测试“不属于公告准入测试”,也就是说,它不是国家强制认证项目,更多用于研发验证。既如此,拿它做发布会核心卖点,是否有点“偷换概念”?

视频打码为何?最初发布的视频中,卡车品牌清晰可见,后来却打了码。如果是正常测试,为何要遮掩对方身份?乘龙官方那句“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虽带情绪,但也值得深思。

四、真实用户怎么说?卡友最怕“被代表”

我在卡车司机群里做了个小调研,问他们怎么看这场“对撞风波”。一位跑西南线的卡友老李说得实在:“我们最怕的不是车不结实,是被你们这些‘专家’拿来做实验道具。你们拍个视频涨百万粉丝,我们天天在路上,命只有一条。”

另一位开乘龙H7的司机王师傅补充:“我们车每年年检、每月自检,刹车、灯光、轮胎哪个敢马虎?可你们拿个旧车、破车来撞,最后说‘乘龙不安全’,这不是砸我们饭碗吗?”

这些声音提醒我们:安全不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游戏,而是千万司机日复一日的规范操作与车辆维保。乘龙那句“生活不是试验场,莫拿生命开玩笑”,听着像公关话术,但对卡友来说,是血淋淋的现实。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五、横向对比:谁在真正做安全?

我们不妨看看其他主流品牌的碰撞测试策略:

解放J7:常年与中汽研合作,公开发布C-NCAP、E-NCAP等标准测试视频,强调“全系标配AEBS自动紧急制动”。

陕汽德龙X6000:主打“驾驶室后移+高强度笼形结构”,在多次公开实车碰撞中表现稳定,且明确标注测试车龄、车况。

福田欧曼银河:推出“智能安全管家”系统,融合LDW车道偏离预警、TPMS胎压监测等L2级辅助驾驶功能。

相比之下,理想的“连环撞击”虽有创意,但缺乏透明度和可复现性。与其花大钱做一场“戏剧化”测试,不如把资源投入到AEB城市工况优化、儿童误锁提醒、疲劳驾驶监测这些日常高频风险点上。

六、我的看法:安全可以比,但别“踩着别人上位”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我始终认为,车企宣传安全本无可厚非,但方式要讲究。你可以展示气囊数量、车身热成型钢占比、AEB触发速度,这些是可量化、可验证的。但拿一辆来路不明的旧车当“靶子”,打出“某品牌不堪一击”的结论,这就越界了。

真正的安全,是让驾驶者有信心,而不是让对手难堪。

而且大家别忘了,理想i8是纯电SUV,乘龙是燃油重卡,两者使用场景、法规标准、结构设计完全不同。拿它们直接对比,本身就不太公平。就像你不能因为一辆越野车能涉水30厘米,就说它比轮船更安全。

七、未来会怎样?行业需要“安全伦理”共识

这场风波或许会推动一个新趋势:建立公开、透明、可追溯的第三方测试规范。比如:

强制披露测试车辆的VIN码、年款、维保记录;

要求测试机构公开执行标准(哪怕是非强制标准);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禁止在未授权情况下使用竞品车型进行对比测试。

否则,今天你撞乘龙,明天他撞东风,后天又有人拿报废出租车去撞高铁——营销没有底线,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问答时间

Q:你觉得理想该不该道歉?

A:如果测试确实合规且车辆为市售新车,道不道歉是企业选择。但至少应公开完整测试报告,回应公众疑虑。

Q:乘龙会不会反诉?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A:从声明看,他们已启动法务程序。若能证明测试存在误导性宣传,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索赔并非不可能。

Q:以后买车还能信碰撞视频吗?

A:可以信,但要学会看细节:谁做的测试?车从哪来?标准是什么?有没有第三方监督?别被“视觉冲击”牵着鼻子走。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乘龙的“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还是理想的“直播复测”,本质上都在表达同一个诉求:我要让大家知道,我的车是安全的。

这没错。但方式很重要。安全不是用来“秀”的,而是用来“守”的。每一次出车前的检查,每一段夜路中的专注,每一公里的平稳驾驶,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各位车友,你怎么看这场“理想撞乘龙”风波?你觉得车企该不该用对手车型做对比测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乘龙再回应理想i8碰撞:旧车被用,活着才配谈理想,东风力挺维权-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