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爆表!轴距近2.8米仅7万起,拳打比亚迪脚踢吉利

咱们普通老百姓,现在每天打开手机,各种汽车新闻就扑面而来,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什么“拳打某某,脚踢某某”,什么“神车天降,价格屠夫”,点进去一看,内容和标题往往对不上号。

但就在这些热闹的标题底下,一场真正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想买车、或者已经买了车的人的“大战”,却悄悄地打完上半场了。

这事儿的主角,就是现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龙头大哥——比亚迪。

很多人都纳闷,今年上半年,明明是比亚迪带头搞起了轰轰烈烈的价格战,怎么打着打着,自己先不打了?

颜值爆表!轴距近2.8米仅7万起,拳打比亚迪脚踢吉利-有驾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来龙去脉给捋清楚,看看这场价格战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事儿得从去年年底说起。

比亚迪去年卖了三百多万辆车,风光无限,成了全球新能源车的老大。

可咱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风光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小的压力。

有组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就拿比亚迪最能走量的几款车,比如海鸥、秦PLUS这些,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一个月加起来能卖将近十九万辆,这成绩相当厉害了。

但是,到了今年四月份,这个数字一下子掉到了十万辆出头。

短短几个月,销量几乎掉了一半。

这是什么概念?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家门口最火爆的那家饭馆,上个月去吃还得排长队,这个月再去发现一半桌子都空着了。

对于比亚迪这么大体量的公司来说,主力车型卖不动了,那可是个天大的事。

颜值爆表!轴距近2.8米仅7万起,拳打比亚迪脚踢吉利-有驾

问题出在哪了呢?

一方面,前几年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太快,现在速度慢下来了,买车的人没那么冲动了;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也都不是吃素的,吉利、五菱、长安这些国产品牌,一个个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而且做得也相当不错,大家都在抢同一块蛋糕。

眼看着自家的地盘被蚕食,比亚迪能不急吗?

那必须得出手啊。

商场如战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价。

于是,一场名为“电比油低”的大规模价格战,就这么被比亚迪给点燃了。

秦PLUS混动版直接喊出了七万九千八的口号,纯电的海鸥更是把起步价压到了七万块以内。

这一招确实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别人跟不了的低价,把那些还在犹豫是买油车还是买电车的消费者,统统拉到自己这边来,顺便也给吉利、五菱这些老对手一点颜色看看。

比亚迪一动手,整个汽车市场就像被扔进了一颗炸弹。

其他车企一看,大哥都降了,自己不跟进,那车就更没人买了。

于是,一场席卷全行业的降价潮开始了。

颜值爆表!轴距近2.8米仅7万起,拳打比亚迪脚踢吉利-有驾

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降一万,后天那个品牌直接宣布买车送全套家电。

那段时间,咱们消费者看得是眼花缭乱,感觉汽车好像成了菜市场的白菜,可以随便挑随便砍价。

但是,咱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热闹,车企们的心里可都在滴血。

五月份的行业报告出来,一个非常残酷的数字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被压到了只有百分之四点四。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这么说吧,在以前燃油车卖得最好的时候,车企卖一辆车,利润率普遍能在百分之八到十以上。

现在直接少了一半多。

也就是说,车企辛辛苦苦设计、生产、销售一台十万块钱的车,最后忙活半天,可能就赚个四千多块钱,这还没算上各种管理和营销的巨大开销。

这哪里是在竞争,这简直就是大家一起拿着刀子往自己身上割肉,看谁的血厚,能撑到最后。

在这场混战里,最惨的还不是比亚迪、吉利这些头部大厂,他们家底厚,还能扛得住。

真正受到重创的,是那些本来就还没开始赚钱的新势力品牌,和一些二三线的车企。

他们本来就指着融资过日子,现在价格体系一崩溃,更是雪上加霜。

颜值爆表!轴距近2.8米仅7万起,拳打比亚迪脚踢吉利-有驾

还有那些合资品牌,比如日系、美系车,他们的电动车本来在中国市场就没什么优势,一直靠着燃油车撑着。

结果被国产新能源这么一冲击,燃油车的价格也守不住了,销量哗哗地往下掉,有些工厂甚至都停产了。

可以说,这场由我们中国品牌自己发起的“内战”,无意中把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外国品牌打得晕头转向。

按理说,厂家打架,我们消费者应该最高兴才对。

但奇怪的是,这次价格战打到后来,很多消费者的心态也变了。

一开始,大家确实很兴奋,天天比价,盘算着怎么买最划算。

可时间一长,降价的新闻看多了,人就麻木了。

反而出现了两种不太好的情况。

第一种,就是催生了一大批“等等党”。

很多人的想法变成了:“这个月降了一万,下个月会不会再降五千?要不我再等等,万一后面还有更低的价格呢?”这种观望的情绪一旦蔓延开来,买车的人反而更少了。

车企本来想用降价来促进销量,结果却把客户都变成了持币观望的“等等党”,市场陷入了一个“越降价越没人买”的怪圈。

颜值爆表!轴距近2.8米仅7万起,拳打比亚迪脚踢吉利-有驾

第二种,就是让那些刚买了车的车主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网上到处都是抱怨的声音:“我上个月才提的车,这个月官方就降了两万,这找谁说理去?”这种感觉就像自己被当成了“韭菜”,心里肯定不舒服。

更让大家担心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车企这么不赚钱地卖车,会不会影响到以后的服务?

万一为了省成本,把售后维修的网点给关了,或者更糟的,有些品牌在价格战里直接倒闭了,那我们买的这些车,以后坏了找谁修?

这才是真正埋在大家心里的一个雷。

就在整个市场都陷入这种混乱和迷茫的时候,带头打仗的比亚迪,却突然踩了刹车。

到了六月份,比亚迪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降价促销,反过来开始大力宣传自己的新技术,比如号称一箱油能跑两千多公里的第五代混动技术,还有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

比亚迪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很多人都看不懂了。

其实,这背后是比亚迪想明白了:单纯靠低价去抢市场,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再这么打下去,整个行业都会被拖进亏损的深渊,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赢家。

所以,比亚迪选择主动“停战”,不是因为它打不起了,而是一种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这其实也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走向成熟,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价格屠夫”,靠便宜货占领市场。

真正的强大,是来自于技术的领先和品牌的价值。

当你的技术别人没有,你的品牌大家都认可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掌握定价权,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

所以,比亚迪现在要把重心放回到技术和品牌建设上,这才是真正有远见的做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