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

说起雷克萨斯这个牌子,最近几年在车市里的境遇,真是让人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山顶直接滑到了谷底。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就在不久前,买一辆雷克萨斯,尤其像ES这种热门车型,不光没优惠,还得主动加个几万块钱,然后拿着号牌老老实实地排队等车。

那时候的销售顾问,态度都带着一股子自信,仿佛在说“我们的车不愁卖,爱买不买,想快提车就得加钱”。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可现在呢?

风水轮流转,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

根据一些汽车销量数据,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销量从2021年超过22万辆的顶峰,一路下滑,到了2023年已经跌破19万辆,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在经销商拼命降价促销的情况下才勉强维持住的。

就拿经典的ES来说,官方指导价接近30万起步,但在一些地方,经销商给出的裸车报价已经跌破了20万,算下来优惠幅度超过了十万。

还有它的SUV车型NX,情况也差不多,优惠力度之大,让很多老车主看了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曾经的“加价王”变成了现在的“折扣王”,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很多人都想问一句:那个曾经被捧上神坛的雷克萨斯,到底是怎么了?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为什么突然就卖不动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往前倒推,看看雷克萨斯当初是怎么在中国市场一步步封神的。

大约在2005年左右,雷克萨斯正式全面进入中国。

那时候,国内的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中产家庭开始有能力消费豪华品牌。

奔驰、宝马、奥迪虽然早就来了,但它们给人的印象就是价格高昂,后续的维修保养费用更是个不小的负担。

雷克萨斯看准了这个市场空隙,它的打法可以说非常精准,完全是冲着当时消费者的痛点去的。

首先,它坚持全系车型都以进口方式销售,在那个年代,“进口车”这三个字本身就代表着更高的品质和更强的身份象征,一下子就和其他已经国产化的对手形成了差异。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雷克萨斯主打的是“可靠耐用”和“省心省钱”。

它不仅车辆本身的故障率非常低,还推出了一个在当时堪称“王炸”的政策:为旗下大部分车型提供4年或10万公里的免费保修保养服务。

这意味着车主在好几年的时间里,连换机油、换滤芯这些常规保养的钱都不用自己掏。

对于那些既想体验豪华品牌,又对后期养车成本比较在意的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开不坏,保养还免费,这笔账谁都会算。

再加上它的油电混动技术,在当时油价不低的背景下,“省油”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就这样,凭借着“进口身份、超高可靠性、免费保养、燃油经济性”这套组合拳,雷克萨斯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建立起了极好的用户口碑,销量也是节节攀升,最终坐稳了二线豪华品牌领头羊的位置。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雷克萨斯赖以成功的这套方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当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飞速向前发展的时候,它似乎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它对“国产化”的固执。

当奔驰、宝马、奥迪通过在中国建立工厂,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推出加长版车型,从而把销量推向新高时,雷克萨斯依然坚持自己的“进口”路线。

它或许认为这是保持品牌调性的方式,但在日新月异的市场里,这也意味着它的新车引进速度更慢,价格因为关税等原因居高不下,无法像国产对手那样灵活地调整配置和价格。

另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是产品力的停滞不前。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就拿它的销量支柱ES200来说,那台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参数放在今天来看,甚至比不过很多十几万的国产家用轿车,被人戏称为“买沙发送发动机”。

在过去,消费者可以为了它的可靠和省心而容忍动力上的不足,但现在,当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大家对驾驶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这个短板就显得格外刺眼。

不光是动力,它的车机系统、内饰设计,也总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科技感和智能化程度上,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说自身的固步自封是内因,那么外部市场的剧烈变化,就是把它推向困境的直接外力。

今天的雷克萨斯,正面临着来自两个方向的强大压力。

第一个压力,来自于以中国品牌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这股力量的冲击是颠覆性的。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现在手握三十万预算,如果去看雷克萨斯,可能买到的是一台动力一般、配置普通、智能化程度不高的ES。

但如果把目光转向新能源市场,同样的价钱,你可以买到续航轻松超过700公里,百公里加速冲进4秒,车内装备着高清大屏幕、顶级智能芯片和激光雷达,能够在高速上实现高阶辅助驾驶的纯电动车。

这些新势力造车,不仅在性能和科技上对传统燃油车形成了“降维打击”,而且因为是纯电驱动,它们天然就具备了安静、平顺的优点,这恰恰是雷克萨斯过去引以为傲的特质。

当“省油”在电费面前不值一提,“安静平顺”不再是独门绝技时,雷克萨斯的核心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消费者的观念正在改变,大家对“豪华”的定义,也从过去单纯的皮质、做工,扩展到了智能科技和交互体验,而这恰恰是雷克萨斯的短板。

第二个压力,来自于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巨头的价格下探。

以前,BBA和雷克萨斯之间存在着比较清晰的价格区间划分,想买BBA,预算门槛要更高一些。

雷克萨斯割韭菜20年,销量为何撑不住_真相让人意外!-有驾

但现在,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冲击,BBA也开始放下身段,终端优惠力度越来越大。

过去你可能不敢想三十万能落地一台宝马3系或者奔驰C级,但现在这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

这么一来,雷克萨斯就非常尴尬了。

它原本所处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舒适区被彻底打破。

当一位消费者发现,花同样的钱,既可以买到一台品牌光环更强、动力操控更好的宝马,也可以买到一台各方面都比较“佛系”的雷克萨斯时,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雷克萨斯过去那种“BBA的平替”或者说“理性消费之选”的定位,在BBA主动降价之后,就变得不再有吸引力了。

总的来看,雷克萨斯目前的困境,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一直在用一套二十年前的成功剧本,去演今天的戏,而舞台和观众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所有对手都在拼命卷技术、卷智能、卷体验的时候,它还在反复强调那些已经不再是核心优势的“匠心”、“可靠”和“进口品质”,自然就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显得力不从心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