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谈到石油,就觉得头疼。这玩意儿和美元死死绑在一起,油价一波动,咱们几千亿的外汇就跟流水一样哗哗地往外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咱们每年进口的原油量稳居世界第一,今年预计就要到5.72亿吨,对外依赖度高达七成。
这就像脖子被人掐着,动弹不得。路上跑的三亿多辆燃油车,每年要喝掉超过两亿吨的汽柴油。任何一点地缘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国内掀起一场经济风暴。这种憋屈的日子,真的受够了。
真正的底牌是电车
最近有个大新闻,今年6月,那个维持了半个世纪的美沙石油美元协议,到期没再续。沙特扭头就开始拥抱多币种结算,人民币的戏份越来越重。这让很多人觉得,人民币终于要正面硬刚美元了。但说实话,这只是表象。真正的杀手锏,是那些在马路上悄无声息跑着的电动汽车。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就今年1到8月,全球卖出去的新能源乘用车,十辆里头有快七辆是中国的。到了10月份,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60%。什么概念?就是新卖出的车里,一大半都是电车了。全年销量冲着1500万辆去,全球份额稳稳超过七成,这势头谁也挡不住。
换道超车可不是吹牛
出口更是猛。今年前九个月,汽车出口了快500万辆,新能源车占了将近一半。比利时和英国成了我们最大的买家,俄罗斯、泰国、巴西的订单更是接到手软。过去我们卖的是廉价商品,现在一辆车均价1.7万美元,这背后输出的是技术、是标准、是整个供应链。
回想燃油车时代,我们真的落后了太多。1956年第一辆卡车下线时,人家欧美的发动机、变速箱早就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我们跟在后面追,永远只能吃别人的剩饭。但电动车不一样,我们直接换了个赛道。三电系统本土化率超过95%,这叫什么?这叫弯道超车?不,这是换道超车。
技术才是真的硬道理
别以为电车就是个壳子加个电池。现在的国产电动车,电机扭矩瞬间拉满,零百加速冲进4秒内,把同级别的油车甩得没影。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算力动不动就上千TOPS,在市区里实现辅助驾驶都毫无压力。
再说补能,以前觉得充电慢,现在充十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换电站更是建了一万多座,五分钟换块电池就满血复活。市区里跑一百公里,电耗才12度,成本只有油车的三分之一。这种体验,谁用谁知道。
更狠的还在后面。固态电池已经吹响了冲锋号,实验室里的能量密度突破了500Wh/kg,这意味着续航一千公里不再是梦。预计2027年就能规模化量产,成本更是只有现在液态电池的五分之一,而且还超级安全。
笔者以为
回头看看我们的对手,欧洲的渗透率还在26%左右挣扎,美国更是只有11%。至于曾经的汽车强国日本,一门心思押注氢能源,结果今年燃料电池车就卖了不到700辆。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所以,打败美元霸权的,可能真的不是人民币本身,而是我们不再那么需要用美元去买石油了。当满大街跑的都是电动车,当我们的石油进口量一年比一年少,当中国从最大的石油买家,转变为最大的电动汽车卖家,全球能源的格局就已经被彻底改写。七成石油进口的依赖,是我们最大的软肋,而电动汽车,就是我们唯一的退路,也是我们最锋利的武器。这一次,方向盘,真的握在了我们自己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