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绅宝与那块京牌 友情承载的行驶记忆 该如何安放
那辆2014年的北汽绅宝静静地停在维修车间。师傅擦着手中的扳手,笑着摇头。他说你这车还开啊。他说赶紧换了吧。他说以后想修都找不到配件。最后补了句——就这个北京车牌还值点钱。
可车牌不是我的。就像这辆车,原本也不属于我。
2019年朋友出国前把钥匙扔给我。“留着开吧。”他说得轻描淡写。于是这辆绅宝成了我在北京城的移动空间。油耗百公里十一个,还得加95号油。公里数即将突破六位数。每次启动时发动机的声响,都像在诉说这些年的故事。
维修师傅的玩笑背后,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残酷现实。十年车龄的自主品牌车型,残值所剩无几。配件停产、维修困难、油耗偏高……这些问题真实存在。但车的价值,从来不只是用残值来衡量的。
我依然记得第一次开着它去接机。朋友回国探亲,坐在副驾驶上摸着仪表台说“保养得不错”。那一刻,这辆车完成了它的使命——连接起两座城市、两个人。
关于置换新车的提议,朋友在越洋电话里很爽快。“你决定就好。”他说。但那些繁琐的手续像一堵墙——车主不在国内,委托手续复杂,车牌无法直接过户。不是自己的车牌,就像住在别人的房子里,装修得再漂亮也不是自己的家。
所以现在,能开就继续开着。
这辆绅宝教会我,有些东西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十一个油耗的背后,是这些年来它载着我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老旧的方向盘上,记录着无数个深夜回家的路途。副驾驶座上,曾坐过不同的朋友、同事、家人。
维修师傅不会懂。他只看得到残值和车况。看不到的是一辆车如何成为生活的容器,装载着记忆与情感。
或许有一天,它真的会停在某个地方再也无法启动。到那时,我会平静地和它告别。但不是今天。今天,它还能载着我穿过这座城市的黄昏,发动机的声音依然熟悉,就像老朋友之间的默契——不需要太多言语,却彼此懂得。
这辆绅宝,这块京牌,这段友情。都在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