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更名记:从“不会武功”到“比亚迪李云飞”的那些门道
有时候,一个人的名字就像一辆老车,开了十几年,哪怕有点小毛病也舍不得换。可这回,比亚迪的李云飞真把自己用了十五年的社交昵称给改了——原本那个带着点自嘲味儿的“不会武功的武功李云飞”,忽然变成了干脆利落的“比亚迪李云飞”。我在车友群里看到这事时,还以为是谁拿他开玩笑。
其实,这事要搁咱身上,也许就是个顺手一改,可在比亚迪圈子里,这背后还真挺讲究。有人说,这很像是他们家的风格:不花哨,不绕弯子,有啥说啥。这么多年下来,倒是和我那台老F3一样,从没让我在半路掉过链子。
话说回来,“不会武功”这个ID,当年还是我第一次混汽车论坛时见过。那会儿大家都爱起些奇怪网名,他这个算不上最出挑,但确实让人记住了。听厂里的销售师傅讲,那会儿技术宅气质特别重,经常跟工程师们泡实验室研究电池、底盘这些冷门配置。他自己也不藏着掖着,有次公司团建还当众调侃,说自己连太极拳都打不好,就是个死理工男。
不过最近几年,你再看他发言或者品牌动作,就发现人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腼腆小伙子了。有回公司搞新车发布,我碰巧去蹭饭,后台忙得热火朝天,他却还能抽空跟几个媒体老师聊龙舟文化和新能源怎么结合。我心想,人家是真把国风玩明白了,不只是挂个红灯笼贴对联那么简单。
前阵子微信群还有人在讨论,比亚迪今年那些大动作,比如支持中国足球少年、联合《黑神话:悟空》做跨界合作,全都是他的主意。这些活动没什么土豪刷屏那种浮夸劲儿,每次出来总能踩准节奏,让不少做市场推广的小伙伴羡慕得直拍大腿。有位修理厂老刘还半开玩笑地问:“你们高管是不是专门请大师算日子的?咋每次热点都赶这么巧?”
当然啦,说到底,他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ID彻底贴上品牌标签,其实理由简单得让人哭笑不得。据他说,是因为很多用户吐槽原来的名字拗口难搜,公司内部群甚至有人找不到他。“既然大家觉得麻烦,那就直接改。”听起来没什么战略高度,但这种接地气,在我们这些天天跑4S店、维修站的人看来,却最管用。我隔壁楼一个装潢老板买唐DM-i的时候也是,看中就是售后靠谱,用起来省心,不折腾花架子——有需求就解决呗。
插句题外话,上个月我的宋PLUS突然出现中控屏幕死机问题,本来以为要拆仪表台,大费周章,结果技师小王只用OBD接口刷了一下系统,一切恢复如初。他边鼓捣边感叹:“现在厂家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以前可没人搭理这种小毛病。”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放在哪行哪业都灵光,更别提汽车行业这么卷。
至于冷门配置嘛,其实比亚迪一直喜欢悄悄塞一些东西进去,比如去年新款某车型上的PM2.5过滤模块,我第一次发现还是邻居孩子咳嗽时才注意到;还有自动驻车功能,据说早期版本偶尔失灵,被不少老司机吐槽,现在已经优化得很顺滑。这种事,你平常不用根本意识不到,一旦遇上才知道它多重要。有时候品牌成长路径,也跟产品升级差不多,需要不断磨合、试错,再慢慢定型吧?
最后再扯一句八卦。群里传闻前两年内部讨论昵称是否该统一规范化,好多人反对,说这样显得生硬、不接地气。但最终还是采纳用户建议来调整,也是够务实。不过销售经理张姐私下揶揄:“以后谁敢叫‘超级赛博牛魔王’估计分分钟被拉去喝茶。”
这一场更名闹剧,到头来可能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箇中滋味。而且你仔细琢磨,从一个自嘲式ID到直接亮出企业身份牌面,不单单是个人选择,更像是一家公司走向成熟、自信的一步。不知将来,会不会又冒出什么新梗,不过至少现在,“比亚迪李云飞”这四个字,在我们这些修车党眼里,比任何宣传语都有分量。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业内微信群聊天记录及维修技师闲谈等生活场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