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生是浙江金华的普通上班族,平时开车来回跑杭州和金华,花三十万买了辆小米YU7 Pro,六月底下单,十月十二号才提车,车刚开两天,他换脚垫时摸到座椅底下有个硬物,按不动,还硌手,觉得不对劲,立马联系了售后。
售后师傅拆开座椅,在底座一个孔里掏出个L形金属件,这东西能晃,上面有编号和二维码,余先生扫了码,只弹出一串数字,没别的,他问这是啥,客服说功能正常,再问具体干啥用,对方就不吭声了,最后只说可能是工厂疏忽,连张纸条都没给。
网上有人猜这是座椅高度传感器,因为这种东西常装在座位底下,用来调位置或者搞震动反馈,但小米一直没承认,更奇怪的是,这零件既没写在用户手册里,也没出现在任何技术说明中,它到底是装错了,还是不小心掉进去的,没人说得清,出厂检测怎么就没发现,卡在结构里会不会影响安全,这些问题,官方全没回应。
智能汽车越来越复杂,座椅、气囊、电动调节全靠一堆小零件撑着,传感器装错地方或者漏装了,一时半会儿看不出问题,但隐患就藏在里头,别的车企碰上这种事,比如丰田、比亚迪,都会拍图说明,甚至主动召回,小米作为新品牌,总说互联网思维,可一遇到用户问东问西,反倒像怕人知道似的,躲着不答。
余先生不是要钱,也不打算退车,他就想知道,这零件是干嘛的,会不会影响开车,这种想法现在不少新能源车主都有,大家不担心车贵,就怕心里没数,之前有品牌在车门里发现没拆封的工具包,网友一下就吵起来了,厂家赶紧拍视频说明,小米这次没吭声,是不是觉得这事儿小,可对车主来说,这真不是小事儿。
小米还没出声,客服只会拿工单备注应付,余先生没请律师,但已经去市场监管部门报了备,记者打电话给门店,对方只说不方便采访,没人肯出来搭话,一个零件的事,拖了快一个月,连个技术员都没见着。
消费者买车,买的是放心,车里多出个不明零件,谁不心里打鼓,技术再先进,也得让人看得懂,不然再酷的智能车,也压不住心里的疑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