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营销背后,是数万车主在交付等待、配置困惑和友商抢单中的集体失落。
7月2日晚,成都的小米YU7车主紧盯着雷军的返场直播,期待这位科技偶像能回应他的困境——因为系统错误,他两次下单YU7 MAX损失定金,交付时间却排到了年底。两小时直播结束,他只等来了限时改配的通知和一句“恳请大家耐心等待”。“非常让我失望的直播,简直是浪费了我两个小时。”成都的小米YU7车主对媒体坦言。当雷军在直播间展示新品时,数百个车主维权群正被愤怒刷屏。同样的情绪在全国蔓延:在郑州,多位车主签署联名信要求退定;在北京,销售们忙着接待转投别家品牌的小米车主。
7月2日这场名为“万分感谢”的返场直播,成为压垮车主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像成都小米YU7这样的车主早早守在屏幕前,期待雷军能回应系统故障、交付延期和配置困惑三大核心问题。
直播间评论区被“退定金”、“产能不足”等弹幕刷屏,雷军却未直接回应。直播主要聚焦于宣布限时改配政策:7月6日上午至7月7日,锁单用户可更改配置,但需重新排队等待交付。
“对雷军而言,这是一次成功营销,但谁来为我们这些车主买单?”一位车主在群聊中质问。这种失望情绪迅速蔓延——当雷军微博更新改配信息时,热评第一条便是“别直播了,先解决车主问题吧”。
限时改配政策带来新问题。7月6日开放改配后,部分车主发现交付时间被推迟,长时间的等待让群聊话题从抗议转向自嘲:“悬着的心终于死了,大家开始聊家乡了。”
当小米陷入交付困境,竞争对手嗅到了商机。7月5日,北京阿维塔销售向伪装成YU7车主的记者承诺:“只要7月30日前下定,一定工作日内返还定金。”销售朋友圈展示着三位转投的小米车主案例,配文 “收留小米心碎车主”。
一场针对小米订单的围猎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智己提供电卡;极氪赠送积分;蔚来直接减车价;萤火虫优惠;智界甚至推出现金优惠加选装基金的组合拳。
“别再像买小米时那样激情下单了。”当潜在客户犹豫时,销售们这样提醒。这种拦截战术直击小米软肋——交付周期过长。东风日产高管曾指出:大量订单意味用户需等待一年以上,是手机行业的情绪套路。
零跑汽车创始人坦言,本来对自家订单满意,但看到小米数据“心中压力倍增”。小鹏则选择将价格下探,避开YU7的竞争区间。
雷军返场直播后,维权群组更加活跃。在一个维权群中,《关于要求小米汽车对YU7交付周期超长客户开放限时退定权益的联合意见书》正在流传,要求小米开放限时退定通道、完善合约条款。
截至7月5日中午,签名已超多页纸。车主们的核心诉求是:因系统故障导致订单延误的用户应有退款权利,尤其明年提车需多缴购置税的情况下。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若系统故障致消费者丧失锁单黄金期,小米仍拒退定金,则构成 “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 ,消费者可主张条款无效并要求返还定金。
面对法律压力,小米态度未见软化。随着改配期限临近,维权群讨论焦点转向“改成什么配置能更快提车”或“转购哪家友商”。甚至有车主提议:故意改成小众配置后转投友商,让小米生产无法销售的库存车。
成都小米YU7车主的遭遇极具代表性。这位宝马车主去年3月便开始关注小米汽车,却被销售误导未能及时看到实车。发布会当晚,他遭遇身份证信息错误提示,下单成功时,交付期已排到较长时间后。
“付款最多几秒,硬生生拖到两分钟,新车明年才能拿到。既然等到明年,为什么还要买小米?”成都的小米YU7车主说。至少三位受访车主遭遇相同系统错误,客服均以“网络问题”搪塞。
盲订带来更多遗憾。MAX版的蓝色天幕影响视野;实车颜色与图片差距大;标准版防眩光后视镜神秘消失。车主刘明试驾后更失望:车顶非麂皮绒而是碳纤维复合料;标准版方向盘非电动调节;加配的车载冰箱仅能装少量水。
“同样的价格,在智己能买四驱顶配。”一位车主感慨YU7性价比不如预期。更令他不安的是销售对参数不熟悉,回答问题需临时查询。
这场始于发布会的购车狂欢,三小时发布会仅用部分时间讲解YU7。雷军宣称“大定破大量”的辉煌战绩,却未同步说明交付能力与等待代价。
面对产能质疑,雷军在发布会后群访中辩护:“机会很重要,能力更重要。个别同行包装成小米靠营销赢的……在绝大部分数字里小米都是领先的。”但领先的数据未能转化为良好体验。
这非雷军首次直播争议。今年1月,他在抖音直播驾驶时因涉嫌违规遭封禁;去年5月从上海驾SU7到杭州直播时,更遭遇恶意别车险酿事故。彼时雷军强忍怒火:“这个车太过分了,我真想举报!算了,不能路怒……”
如今,同样的忍耐力出现在数万等待交付的车主身上。只是忍耐终有限度——当吴亮决定放弃订单转购其他品牌时,他的话代表了许多人想法:“小米确实会营销,但其他车并不比它差。”
7月6日凌晨,某维权群内一位车主提议集体改配最冷门组合:MAX版、蓝车漆、橙内饰、大尺寸轮毂加冰箱。他们计划随后转投提供定金补偿的友商,“给小米留点库存纪念品”。
此刻的北京小米总部,工程师正连夜处理潮水般的改配请求。而在成都,成都的小米YU7车主
删除了手机里的小米汽车APP,屏幕背景还是去年发布会时拍的现场照。当营销光环褪去,曾被寄予厚望的“人生第一辆电动车”梦想,成了消费者学会理性比价的昂贵一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