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到底图啥?网友集体吐槽后,官方终于出手整治了
你要是最近去车展,随便瞄一眼那些新上市的新能源车,十辆里八辆不是那种“按一下弹出来”的隐藏门把手。一时间,好像没有隐藏式门把手,车都不够高级。可是,镜头转向车主论坛,各种吐槽和抱怨能刷屏,谁用谁知道,冬天门把手冻住弹不出来,修理一次还挺费钱,有些人甚至手指太大连抠都抠不开。为什么大家骂得这么欢,厂家还对这个设计“上头”到停不下来?
回头想想,难道隐藏式门把手真的是未来吗,还是又一个鸡肋新潮流?

说起这些隐藏门把手,真不是这两年才有的怪招。要追根溯源,得倒回到2000年前后,那时候大街小巷全是传统门把手,金属杆子+钥匙孔,开关门一步到位,可就是不太好看。
2003年,苹果iPod火了,极简风直接点燃全行业,美学潮流直卷汽车圈——奔驰CLS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门把手藏进门板,车解锁时会自动弹出,关门再合回去。
颜值提升,科技感加倍,豪车大牌包括国产品牌立刻跟风,把“隐藏门把手”吹成新卖点。
你以为工程师很喜欢?想得美,这事对他们来说真是折磨。原本就一根钢棒的钱和工艺,这下变成电机、弹簧、传感器大杂烩;还得防水、防夹、防死卡。搞设计的纠结电机要多小才不占地方,同时还能弹得动门把手,现在新能源车为了那几公里续航,连轮胎缝都塞胶条,你门把手凸出去那点风阻真的就被盯上了。有数据说,隐藏把手能让风阻系数掉个0.01Cd,500公里续航撑死多跑三五公里,但厂家觉得值,只要年轻消费者觉得那叫“科技感”,车企就认了。
网络上一堆人吐槽隐藏门把手属于“智商税”。去年冬天,哈尔滨有个张先生买了新能源新车,赶上零下二十度,门把手死活弹不出来。打电话问4S店,对方让他试试狂按解锁键或拿钥匙捅应急孔。折腾半天,原来是门把手内部电机结冰,弹簧冻住。后来网上一查,评论区全在喷隐藏门把手不好用。
但其实,技术人员早想到这个问题,很多高配车门把手加了加热丝,温度低于零下十度自己发热保温,比如某德国品牌测过,加热丝能让门把手-20℃的时候打开率96%。不过,这功能太隐形,大多数人从不知情。
还有机械备份,很多隐藏门把手底下都藏个钥匙孔,只是平时被装饰盖盖住。豪一些的,像保时捷Taycan,甚至门把手里备着应急拉线,掰一掰门就开了。
细心的工程师还加了防夹装置,压力超过50N、检测到夹住手指或者啥背包带,门把手会缩回去,防止伤人。为啥还有那么多翻车事?说白了,省成本呗。完整一套门把手系统成本400-1000元,10万级别的车企干脆不装加热丝,换便宜电机,冻住也就见怪不怪了。
除了冻住,隐藏门把手还有更意想不到的问题——信息安全。早在2019年,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演示过黑客只要30秒就能破解某品牌电动车的通信协议,让门把手远程弹开。传统钥匙靠物理结构反盗窃,而电子控制门把手完全靠芯片收发指令。
为了杜绝黑客漏洞,如今不少车型用上加密通信,车主接近才可解锁,有些车弹出门把手时,边上摄像头直接摄录现场情况,防止非正常操作。
厂家花了这么多心思,还是挡不住官方要整治的步伐。最近工信部发了《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眼都盯上新能源车普及的隐藏门把手了。
标准要求:必须有机械解锁和断电保护,确保断电或碰撞后能手动开门;隐藏门把手要有醒目的标识、夜间反光材料,应急操作明确到位;门把手还得通过防夹测试、抗冲击实验、电动门把手遇阻自动停回;厂家还必须想办法解决冬季冻结,并优化老人儿童的使用体验。
其实业内大佬也有过吐槽,长城魏建军曾经喊话说隐藏门把手“重、吵、断电打不开”,唯一优点只有减风阻,效果还微乎其微。现实是,随着政策来了红线,营销炒作的空间越来越小,车企卷的方向开始转向安全,也许再过几年,这玩意儿真会像触摸屏手机似的,从全民嫌弃到离不开。你们自家车有这种门把手吗?用着爽还是闹心?有啥新鲜糗事或者体验,留言里聊一聊,说不定下次新国标又改新玩法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