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华为的“错过”:一场智能汽车时代的蝴蝶效应
2020年7月12日,比亚迪汉的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和王传福罕见同台。这款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本可以成为两家巨头深度合作的起点,但最终却止步于零部件供应——华为提供通讯模组和车机互联方案,比亚迪继续主导整车制造。四年后的今天,当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问界系列月销破万、鸿蒙智行横扫30万以上高端市场时,回看这场未竟的合作,更像智能汽车时代的一次关键转折。
一场本可改写行业格局的握手
2019年底,余承东曾主动向比亚迪抛出橄榄枝,希望共同开发智能电动汽车。当时比亚迪连续四年稳坐全球新能源销冠,特斯拉还在产能泥潭中挣扎,上海工厂尚未投产。若双方联手,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叠加华为的智能驾驶和鸿蒙生态,很可能在2025年前实现300万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规模。但比亚迪选择了“全栈自研”路线,华为则转向与赛力斯、奇瑞等合作。如今特斯拉年销180万辆、市值万亿,问界单月交付量碾压BBA同级车型,而比亚迪高端品牌腾势、仰望的智能化短板却成了向上突破的瓶颈。
技术路线的分岔口
比亚迪的保守并非没有道理。作为垂直整合的标杆,其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确实领先行业,王传福更信奉“核心技术必须攥在自己手里”。但智能驾驶的竞赛不同于硬件制造,华为乾崑ADS从算法到激光雷达的完整方案,短期内难以靠单打独斗追赶。2023年特斯拉靠自动驾驶软件获得25%毛利率,而比亚迪高端车型仍依赖“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内卷。余承东曾调侃:“有的车企不愿交‘灵魂’。”但现实是,在30万以上市场,问界M9的激光雷达数量比仰望U8还多两颗。
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
这场合作的错过,意外成就了赛力斯。这家濒临破产的车企凭借问界起死回生,2023年净利润暴涨210%。奇瑞、江淮、北汽也通过鸿蒙智行分到高端市场蛋糕。反观比亚迪,腾势N7因智能驾驶表现平平,销量不及问界M7的零头;仰望U8越野能力封神,城市NOA却迟迟未能落地。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若比亚迪全系搭载华为智驾,每年至少新增3000亿营收,相当于再造一个蔚来。
窗口期尚未关闭
2024年,行业格局仍在动态变化。比亚迪被曝正与华为重启谈判,方程豹新车可能首发乾崑ADS 3.0;余承东也公开喊话:“欢迎更多车企加入鸿蒙生态。”但时间窗口正在收窄——小米汽车已宣布自研智驾,吉利通过收购魅族补全车机短板。当“电动化”的上半场转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技术路线的选择远比产能扩张更致命。
江湖恩怨终有解法,但商战从不等人。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