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

三年磨一剑,智能电动车问界M7问鼎30万级销冠

三年磨一剑,智能电动车问界M7靠着AI硬刚BBA——从一根弹簧到30万级销冠,整整走了39年。

1、从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到全球领先的赛力斯凤凰超级工厂,这是一段跨越39年的创新蜕变。

2025年9月26日,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也就是凤凰工厂)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活动——问界M7幸福旗舰用户工厂验收交付仪式。车主们亲自参与了车辆的最终检验,确认没问题之后,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亲手把新车钥匙交到了他们手里,这也意味着全新问界M7正式在全国开始交付了。

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有驾
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有驾

张兴海的背后,是他39年前亲手创办的、每根弹簧只卖1块钱的小厂。

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有驾

从弹簧厂到问界M7

1986年,那时候重庆还属于巴县,张兴海和两个哥哥凑了8000块钱,在凤凰镇办起了一个叫“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的小厂子。他们主要给长安铃木的微型车做座椅弹簧,就这么起步了。

谁能想到,这家一开始只做小小弹簧的小乡镇企业,39年后竟然能打造出问界M7——一款多次刷新新能源SUV纪录的车型。

问界M7是在2022年8月25号开始交付的,到了2025年9月26日,已经卖出了32万辆。2024年的时候,它更是拿下了大中型SUV和新势力品牌双料冠军,销量达到了19.59万辆。

为了这次升级,他们整整打磨了三年,砸了40个亿,终于在2026年推出了全新换代的问界M7。老款的M7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告别市场。

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有驾

问界M7爆款来袭

2025年9月,全新问界M7一上市,小订量就蹭蹭往上涨,很快就突破了23万辆。光是上市第一个小时,订单就超过了3万,24小时内直接飙到4万,上市一周大定就突破了6万辆。这新M7可以说是接过了老M7的“接力棒”,未来很有可能在30万级别的SUV市场里掀起一股热潮,成为现象级爆款,甚至可能直接干翻BBA,拿下销冠。

再说说张兴海,他可不是一天两天就成功的。他创业的起点其实挺普通的,就是从一根弹簧开始的。改革开放的第八年,也就是1988年左右,西部农村也开始搞乡镇企业了。虽然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但大家的思想已经慢慢开窍了,改革的风也吹到了这里。当时在凤凰镇,到处都是弹簧厂、纸盒厂、电镀厂、铸造厂,村村都冒出烟囱,成了巴县发展乡镇企业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成立了,专门做汽车座椅弹簧。张兴海靠着这根弹簧一步步打拼,十年磨一剑,到了1996年,他看准了机会,开始进军摩托车和汽车减震领域,成立了重庆“渝安减震器公司”。六年后,他把减震器做到了行业第一,公司规模也越来越大。他还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代气囊后减震器,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还卖到了国外。

2002年,他又拓展业务,进入摩托车整车制造领域,成立了新感觉摩托车有限公司。一年后,听说央企东风公司想找个合作伙伴一起做微车项目,张兴海立刻抓住机会,主动表达合作意愿,马上就开始谈了。

从微车到智能电动车

3、小康股份变身赛力斯:从造小车到玩智能电动车

2003年6月27号,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实业和渝安集团三家联手,成立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后来改名叫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张兴海家族的渝安集团占了50%的股份,主要就是生产“东风小康”这个品牌的微面车,张兴海当时还当上了总经理。

那时候,国有大车企和民营企业一起搞微车,这在咱们国内汽车行业可是头一回,挺新鲜的。

到了2007年,重庆小康集团正式成立,第一辆“东风小康”品牌汽车也在沙坪坝井口基地下线,这可是沙坪坝区第一次自己造出汽车来。

2016年6月,小康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入资本和资产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小康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也迈出了关键一步,在美国硅谷设立了全资子公司SF Motors,总部大楼也建起来了。

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有驾

智能化转型与国际化布局

接下来,公司一口气收购了美国悍马的民用汽车工厂,还在硅谷发布了电动SUV,又和百度签了合作协议,一起搞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还跟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看来,小康集团正一步步朝着智能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扎稳打地前进。

不过话说回来,张兴海之前在美国加州拿到的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现在已经过期了。

但余承东帮他给全新问界M7装上了L3级别的“小蓝灯”,这下可真是有点意思了。

现在,中国智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在产品力和智能化方面,已经远远甩开了德国、日本、美国、韩国这些传统燃油车品牌的车子。

第四点,就是选择走AI和智能电动汽车这条路,实现华丽转身:和华为联手,开启智能汽车的新纪元。

2021年4月6日,是小康股份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那天,小康股份和华为签了合作协议,余承东代表华为,张兴海代表小康,重庆市的市长、常委和副市长都亲自来站台支持这次合作。

这次合作,为后来“问界”这个品牌诞生埋下了伏笔。

到了2022年8月25日,AITO问界M7正式开始交付;第二年的9月12日,问界新M7正式上市,立刻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问界新M7成了张兴海和余承东“起死回生、横扫市场”的重要武器。

到了2024年,问界M7的交付量达到了19.59万辆,一举拿下新势力和中大型SUV两个销量冠军。

截至2025年9月26日,问界M7的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32万辆,成了问界四款SUV中最畅销的一款。

AI赋能的智能科技亮点

5、AI赋能问界M7的智能科技亮点——问界M7就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全新问界M7之所以这么火,其实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它在AI技术上的强大应用。这款车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打磨,光是投入的资金就高达40亿,可以说是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两个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面。

• 智能驾驶双路线

问界M7推出了两个版本的智能驾驶系统,分别是高阶智驾版和增强智驾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高阶智驾版配备了192线激光雷达,点云密度更高,识别能力更强,不管是远近的障碍物,还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甚至是边缘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它在环境建模方面非常厉害,尤其在晚上、下雨天或者有雾的时候,表现更稳定,适应性也更强。

这个版本还装有前向和后向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识别异形障碍物、低速横穿的行人,还能在雨雾天气中工作。同时支持侧向避撞(eAES)和紧急规避转向辅助(ESA),在高速行驶时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应对,保护得更全面。

而增强智驾版则是用摄像头加算法的方式来做环境感知,成本更低、能耗更小,适合日常通勤和家庭使用。它提供了基础的前向AEB和一些简单的避障功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

• 智慧座舱体验

问界M7搭载的是HarmonyOS智能座舱系统,操作起来特别流畅,交互也很聪明,用起来非常顺手,像是一个会思考的“车机助手”。

智慧座舱升级

小艺智慧助手现在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变得更“懂你”了!它支持超过300种地理信息的问答,还能进行更自然、更深入的对话。

在开车的时候,乘客可以通过语音轻松查询天气、景点、历史人文等信息,既方便又安全。

全新问界M7还配备了超大的中控屏幕,16.1英寸的3K分辨率,副驾也有10.25英寸的娱乐屏,后排更是有17.3英寸的大屏,让每个乘客都能独立控制自己的视听内容。

而且,后排还支持HUAWEI MagLink™技术,华为平板一挂就能连上,实现多设备联动。智能座舱瞬间变身个人创作室、多人会议室,甚至儿童书房,玩法多多。

第六点,生产全新问界M7的凤凰超级工厂:这是智能制造的强大后盾。

2025年9月26日,全新问界M7就在赛力斯凤凰超级工厂开始全国交付了,真正做到了“发布即交付”。

这座投资40亿打造的超级工厂,拥有3000多台机器人,关键工序全部自动化,是产能提升的核心保障。

为了应对市场火爆的需求,赛力斯汽车在2025年9月24日向所有供应商发函,要求在10月28日前把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天1200台(月产能3.6万辆),并且明确表示“必须按时完成”。

这说明赛力斯已经从“宣传战”转向了“交付战”,真正用实力说话。

生产保障与供应链优化

赛力斯现在已经派出了专门的协调团队,直接进驻到核心供应商的工厂里,随时解决问题,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另外,赛力斯还在推动一些关键供应商在凤凰超级工厂附近建起配套的生产基地,这样一来,运输距离就短多了,能有效减少零部件在长途运输中出现损坏或者延误的风险。

7、幸福旗舰的成功基础:技术普惠和品牌协同

问界M7的大热,其实是问界品牌矩阵之间互相配合,加上技术普及的结果。

通过M5主打23万左右的市场,M7稳住30万级,M8守住40万级的销量冠军,M9则在50万以上级别站稳脚跟,问界形成了一个覆盖主流价格带的产品矩阵,不仅市场覆盖面广,还带来了很强的品牌影响力。

3年磨一剑!M7智胜BBA,30万销冠-有驾

问界M7的智能与舒适升级

从技术角度看,途灵平台和华为乾崑ADS 4这些核心技术在品牌体系里共享,让全新问界M7在机械性能和智能化方面实现了“一代更比一代强”,也让30万级别的市场真正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问界M7的定位是“幸福旗舰”,专门针对家庭用户的需求来设计,特别贴心。

新车在空间和舒适性上下了大功夫。车身尺寸达到了5080×1999×1780mm,轴距更是长达3030mm,六座布局(2+2+2)让每一排都像VIP一样舒服。

第二排还配备了零重力座椅,支持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再加上10层结构的舒云座椅,柔软度提升了28.4%,长途旅行也不容易累。

现在,在青凤科创城的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全新问界M7正以“发布就交付”的速度,快速发往全国各地。

而这个工厂原来的地方,就是39年前一家弹簧厂的老址。

从一根弹簧,到现在的30万级智能SUV销量冠军;从一个乡镇小厂,到如今的智能制造标杆,问界M7这39年的蜕变,正是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创新的一个缩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