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汽车新闻总是让人提不起劲。每天一睁眼,朋友圈就是“新品上市”、“技术发布”,俨然变成了赛博大集市。别看新闻标题一个个振聋发聩,实则内容往往套路深深:新品发布、技术突破,仿佛谁家没搞点儿自研AI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今天也不例外——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汽奥迪A5L全球首款华为智驾燃油车上市,封面看着诱人,细品却多了几分鸡肋的既视感。
先说奕派。战略发布会,年年有,今年特别密集。它们的发展蓝图,每次都像在画饼大赛。高管出场,PPT高举,台下记者一边鼓掌,一边心里嘀咕:你家今年的战略和去年的差别有多大?无人驾驶?智能座舱?碳中和?这些词汇像是AI随机投放的流行标签,写在战略里就算有创新精神。可对老百姓而言,关心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你的新技术,能不能让我开得更安全、交的油钱更少?看到奕派发布会搞得大张旗鼓,难免想问一句:历史时刻,究竟是车市进化的起跑线,还是又一场PPT表演?
再来看奥迪A5L。新车上市发布会在赛车场,光听地儿就觉得这车肯定得快。结果最大新闻,是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燃油车搞智能驾驶,听起来新鲜,实际体验难免一言难尽。你努力往电气化和智能化靠拢,却还是绕不开油箱和变速杆。有人说,这是“油电双修”,也有人觉得只是把智能化硬塞进老油车的身体里。26万的起售价,谁买单?是追风的年轻人,还是需要品牌光环的中年精英?且不说体验到底与电动车有多大差距,上市发布总算给市场注入了点新鲜感。科技与传统的缝合,让人忍不住想起把蒸汽机装在马车上的“既视感”。
说到新车,不得不提昨晚上市的乐道L90。这款蔚来的“第二序列”产品,推出大六座与大七座,购车起步26.58万元,BaaS电池租用模式降到17.98万元起。电池换租,概念风行多年,是理想主义的温床还是现实退让的权宜之计?对厂家是精细化财务操作,对用户则是账单上多了一行老大不小的“月供”。新能源大战日趋白热化,车企搞电池租赁,不知是精打细算抑或推卸风险。终究,消费者真要掏腰包时,盯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买一辆车到底要花多少真金白银。
最后说说东风柳汽与理想的“碰撞”大戏。在理想新车发布会上,一段轰动的i8与卡车对撞视频登场,本应是演绎技术超越,结果却引发了侵权与争议。东风柳汽火速声明称,理想用测试视频涉嫌侵权、误导用户,还带来了品牌形象的“二次碰撞”。这些看似激烈的声明,本质其实是车企间的"宫斗"。本是同根生,何必互相伤害?当技术与法律、营销与事实、流量与诚信相互缠绕时,消费者还得绷紧神经,判断谁在说真话,谁在拉踩对手。所谓“碰撞测试”,更像一场公关操作,割谁的韭菜还难说呢。
说到底,今日的车圈新闻,或拼技术、或秀价格、或打口水仗,本质都围着“流量”二字转。从战略发布会到上市现场,从电池租赁到对撞视频,台上纷纷扰扰,台下观众也只能且看且怀疑。毕竟,历史时刻天天见,真改变少之又少。对普通用户来说,最在乎的不是哪个品牌又翻了几个跟头,而是买的那辆车到底能不能安安心心、平平稳稳地开上一百公里不掉零件。
结尾不妨留个小问号:当战略蓝图、技术口号和法律声明织成热闹的幕布时,最终会剩下什么?是用户真正用得上的体验,还是品牌之间绵延不绝的戏码?在这场喧嚣的车市大戏里,我等吃瓜群众也只能睁大眼睛,等下一次“历史时刻”如约而至,顺便看看今天炒作的热点,明天会不会又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