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美国测试互联汽车,减少急刹和堵车,还能帮城市低碳环保

有人说,现在的出行,一到早晚高峰,不堵车简直像中彩票。这事儿其实世界各地差不了太多,美国人也别笑中国城市堵得住,有数据说他们每年平白无故要在车里卡上一周时间,浪费在这折磨人又不能干啥的路上。如果换成时间成本和油钱,那是一大笔账。那问题来了,我们真的注定要这样天天堵下去吗?科技能不能帮咱们解决这点老大难问题?

日产最近在美国搞了个实验,具体是在加州,找来了大学、交通局,还有搞软件和咨询的机构,大家拉帮结伙,试着用互联通信汽车新技术来缓解交通拥堵。实验在一段高速公路上,用上了他们自家的ProPILOT Assist(其实就是带摄像头和雷达那种高级辅助驾驶),再配套一套叫协同拥堵管理系统(CCM)的玩意。说白了,就是让车和车之间能“说话”,然后通过信息共享提前预测前面的堵点,适当调节速度,尝试从根儿上改善那种跟车太紧、一停一走的局面。

这套CCM到底咋工作?一般司机开车老有一种不安全感,喜欢紧跟着前车——特别是快点下班那会儿,生怕被插队。可一旦前面的车来个急刹,这后头跟着的就容易慌了手脚,急停急走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上交通效率还变低,还容易追尾。这点是人性问题,没办法简单地靠喊两句“保持车距、文明驾驶”就能解决。

日产的做法是,车队里有一辆“探测车”相当于斥候,提前感知拥堵,把数据传给后头的车,后面的车辆就能提早调整。这样到达拥堵点时,反而不用急刹车,大家都慢下来,根本不会发生那种你追我赶的局面。说白了,就是提前把风险给消化掉,可比司机盲开有效多了。

实际测试的结果惊到我了。据他们说,装了这系统的车队,在测试的600英里里,紧急制动事件比原来少了85%,在拥堵中停车的时间也缩短了70%。这效率提升说句酷一点的,比装涡轮增压都猛。

当然,这玩意能不能普及,还得看社会接受度和技术成熟度。日产那帮科学家头疼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技术挑战,一个是人性挑战。别以为技术有了,大家就愿意用。现实中,就算让车自己慢点,有些驾驶员还是控制不住手,又踩油门、又变道,非要赶前面那点距离。结果吧,系统成了摆设。所以团队现在琢磨怎么让界面更友好,理由讲得更明白点,让车主明白减速是为自己好,是为大家好。

还有一个难题是,实验车有限,咋证明这系统一上路能带来全局改观?日产和高校合伙的办法是,通过有限的数据抽样,然后用大量模拟推演,把未来几乎所有可能的交通场景都算了一遍。别小瞧这招,科学家现在就指望数据说话。

日产美国测试互联汽车,减少急刹和堵车,还能帮城市低碳环保-有驾
日产美国测试互联汽车,减少急刹和堵车,还能帮城市低碳环保-有驾
日产美国测试互联汽车,减少急刹和堵车,还能帮城市低碳环保-有驾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问:为何交通拥堵问题总是让我们无力?真的是因为城市就长这样吗?马路明明也一直修,那怎么还是改善不了?在我看来,根儿上问题就在于路况的不可控,主要源于“人”这一最不可控因素。你让我每个人都守规矩?太难!我小时候还以为智能汽车能取代老司机,没想到老司机取代了智能汽车:一旦遇事完全靠本能应激,车怎么都智能,到最后还是人说了算。

可如果“车与车之间会沟通”,就完全不一样了。信息共享,风险提前预警,不但安全,效率还高。车队里先头部队受点苦,后头的一路顺。最关键,路上那种莫名其妙的连锁堵,自然不那么频繁。你想想,每次高速公路明明没事故,前面就一小段突发性拥堵,然后波及十几公里,全体等着一厘米一厘米蠕动。没有互联,谁也说不清原因,大家只觉得倒霉。如果人人的车都盯的是实时信息,难点堵点根本蔓延不起来。

这时候有人又要问:技术真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当然不能,光靠硬件软件,社会不配合一样没戏。例如,车主之间互不信任,不愿共享信息,或者嫌弃辅助驾驶影响驾驶体验,最后技术再花哨也拯救不了堵城。我的观点是,这事儿需要技术、政策、认知三管齐下。汽车厂商把系统做扎实,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司机对技术有起码了解和接纳——三方合力,互联汽车才不至于成了摆设,真正上路,让“开车变流畅”成为常态。

说回日产那场测试,他们的工程师其实更想推动一件事,就是用更通用的通信技术(比如LTE)全社会推广普及。技术壁垒降低,大家都能装,普及率就容易上去。接下来日产团队还要做一项很接地气的事儿,就是研究普通司机跟系统之间的具体互动。毕竟只有让人觉得“省心、省钱、省事”,不被加乱七八糟的负担或意外干扰,才可能真心愿意用。

从目前效果看,这套系统不单是减少拥堵那么简单,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处:低碳环保。走走停停就是废油大户,一个城市如果每天油耗多消耗10%,一年下来全城就是万吨级碳排放。真正让交通流畅,少了不必要的刹车和怠速,就是变相节能减排。这方面意义甚至比每辆车省几分钟更大。

日产美国测试互联汽车,减少急刹和堵车,还能帮城市低碳环保-有驾

最后我还是想反问一句:为什么每年的科技进步几乎都体现在“车子速度越来越快”,却很少有“出行体验越来越好”?我们苦等红绿灯、手忙脚乱抢道、排队绕城三小时,这些真正消耗生命的瞬间,才是每一项新技术要优先思考的地方。所以日产这套互联通信技术,哪怕只是让“堵得慢一点”“事故少一点”“心情稳一点”,都值得鼓掌——比起只追求百公里加速又快一秒,这才叫真正美好出行的进化。

现在问题扔给大家:你愿意相信并主动配合这样的交通黑科技吗?假如你坐上了日产带互联通信的汽车,你会把减速等待当作损失时间,还是换个角度,理解为给全体路网带来提升?新技术面前,个体的自私和整体的方便,永远都是一场没完没了的考验。车在路上,路在人心,这事儿,我是真挺好奇未来会咋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感谢技术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早点回家,安全到家。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