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最近干了件大事,把欧拉给整容了,出了个新车叫欧拉5。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不是车,是名字。以前搞什么“芭蕾猫”、“朋克猫”、“好猫”,名字一个比一个仙女,主打一个把你糊弄瘸了,让你以为自己买的不是车,是蒂芙尼的早餐。结果呢?结果发现女用户也不是傻子,人家也看续航也看配置,光靠名字可爱是卖不出天价的。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叫“欧拉5”。这操作就很灵性,一方面显得自己特别国际化,跟什么“Model 3”、“ID.4”站一排,好像自己也是个正经人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告诉市场:别把我当女厕所了,老子现在是男女通吃的卷王。
但讲真,改个名字就想改运,这跟互联网大厂员工换个花名就指望KPI起飞一样,属于典型的自我安慰。你以为你叫Tony老师了,其实还是那个村口剪头的王师傅。
真正的杀招,藏在配置单里。欧拉5这车,在十几万这个价位,居然给你塞了个激光雷达。诶,你没听错,就是那个蔚来、小鹏天天吹,号称通往自动驾驶的“天眼”。这玩意儿一上车,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不是产品力,这是宣战。这是长城站在比亚迪元PLUS的门口,拿着大喇叭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精神。如果说以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比谁家的菜做得好吃,谁家的服务员更漂亮。那现在的车圈,就是黑暗森林闪电战。最好的防守不是把菜做好,而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欧拉5这个“天眼”,就是它扔出来的第一颗手榴弹。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智能驾驶割过韭菜的中年人,必须得说,现阶段吹L2以上自动驾驶的,基本都是行为艺术。真正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少个雷达,代码有多牛逼,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干过马路上那些不讲武德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车上装的是哈勃望远镜都没用,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欧拉装这个“天眼”,真指望它能实现什么高阶自动驾驶吗?别逗了。它的核心作用,是用来“卷”的,是用来恶心同行的。就是用一个你没有,但我有的东西,来制造一种“价值感”的幻觉。这他妈才叫诚意!
就像你追姑娘,你送花,我直接送金条,虽然可能是镀金的,但它在灯光下闪啊!就问你怕不怕?比亚迪看了也得傻,我好好的卖我的家用车,你上来就开天眼,机你太美了是不是?
然后我们再看它那个设计,叫什么“自然美学”,什么“水滴大灯”,“飞花逐月”轮毂。这些词儿,我都怀疑是从哪个修仙小说的功法秘籍里抄来的。什么叫自然?菜市场的砍价声最自然。什么叫美学?银行卡里的余额最美。讲真,我写到这肚子都饿了,中午想吃个猪脚饭。车企发布会不说点玄学,就好像产品经理不说“赋能、拉通、对齐”一样,感觉自己没文化。
但这里面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矛盾。一方面,欧拉想用这些花里胡哨的词儿,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另一方面,它又在疯狂堆料。比如那个五十万以内唯一量产的极光绿液态金属漆,还有那个能让副驾躺平的座椅,以及车内33个“神秘口袋”。这哪里是“第二客厅”,这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道场,既要修炼飞升,又要储备好打世界大战的物资。
这种精神分裂,恰恰是现在车圈的真实写照。大家都想学奔驰、特斯拉,搞“品牌玄学”,让用户产生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什么内饰做工差,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什么叫科技。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欧拉也想这样,它也想成仙。但它的问题是,根基不稳,灵气不足,没法只靠讲故事就让人掏钱。
那怎么办?只能一边修仙,一边修罗。
一边跟你讲“自然美学”,一边把“天眼”这种大杀器给你装上。一边说自己是“第二客厅”,一边给你准备了33个“神秘口袋”让你随时准备跑路。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这种拧巴,这种“既要又要”,就是欧拉5这台车的灵魂。
所以,你问我这车能不能成功?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在当下的中国车市,“成功”的定义已经变了。不是你卖了多少台车,赚了多少钱。而是你通过你的存在,让你的对手有多难受,让整个市场有多卷。
从这个角度看,欧拉5,这台顶着“天眼”的买菜车,这台披着“自然美学”外衣的自爆卡车,它从亮相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功了。因为它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姿势,把水搅得更浑了。它不是来做蛋糕的,它是来把餐厅的吊灯打下来,砸在所有人头上的。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欧拉这次选了后者,但拉着所有人一起。典中典。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