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的自燃危机还在发酵,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刚开始看到新闻,第一反应是:这次是不是又烧不死的豪车?毕竟,豪华车常被捧在天上,但翻车的时候,也真的是天塌下来。美国那边发出预警,差不多20万辆宝马车可能因为启动器短路变成了行走的火焰,这还不算什么。问题其实就集中在发动机启动继电器上。你想,出现腐蚀、受潮的情况,短路、发热、冒烟都在所难免。加上我查了个数据,2019到2022年出问题的车,主要是这几款:Z4、330i、X3、X4、530i,甚至还有后续加码的430i和230i。总共差不多快两万辆车吧,一到冬天,天冷潮湿一多,问题还怕不明显点儿么?(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都要说。)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笔记,想起有朋友问我:这种汽车为什么会出问题?其实这跟供应链关系挺大。就像吃饭,你用的米糕粒、蔬菜、调料,哪一样不新鲜,做出来的饭就变质。宝马的这批继电器也是从德国的博世公司供应,全球芯片短缺,大厂都挺难搞,生产线像卡住了一样,配件供不上。北美那边第一批配件,只能覆盖大约15%的受影响车辆。经销商坦白说,车主天天打电话催,结果只能让他们继续在露天停车场放着。配件积压的问题还没解决,连带着后续的召回行动都被卡住。你说,这让宝马的声誉怎么能不受影响?而且,从那次韩国处罚说起,早在2018年,韩国就曾因宝马自燃事件罚过它1000万美元。当时他们调查发现,宝马在遇到火灾前其实还在试图掩盖问题,直到火苗明显升腾,才不得不开始召回。
这让我不禁思考,难道豪华车真要火中取栗才能引起重视?为何国内倒没有这么大动静?我知道,国内好像对这事不怎么关注。也可能是我们买车的心理预期不同,觉得起码问题少、品质稳定,就觉得值。在美国,看得很透,车能不出事才怪。你说,这种豪车变火柴盒的新闻,算不算天大的笑话?
现在比起问题的严重性,更让人担心的是信任崩塌。最近听说,很多经销商把受影响的车辆用塑料布罩着,直不敢让车主看,场面挺尴尬。而且据说,有不少车主还在联合发起诉讼,要求赔偿车辆贬值和临时替代交通工具的费用。宝马卖的贵,车主可能图个安心,但这次火起来,谁还能心安理得?调查显示,甚至有用户直接换了牌子,转而看奔驰和奥迪——反正信任一旦丧失,好感就会迅速流失。
我还在思考,难题除了这次的继电器短路,还隐藏着宝马重技抛品控的问题。你知道BBA(奔驰、宝马、奥迪)一直靠高端品牌包装自己,但最近发现,连基础零件都频繁出错,其他车制造商的品控不算顶尖,但起码没这么折腾。说实话,这次事件让我怀疑:豪华车的价值/价格比是不是开始被廉价零件逐渐蚕食?要我说,能解决就行,不然哪天真闹出个什么火灾事故,宝马想再用豪华刷存在感,就很难。就像我朋友试过一台同价位的奥迪A4,感觉配置差不多,但车舱隔音更好,操控更稳,我就想:这又跟纯技术有关,还是渠道策略的事?
也有人说有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有错。我不太赞同。毕竟,只解决了表面的问题,根本上要扯到管理和品质。那种问题反复出现,说明还是在做事的心态上出了点偏差。就像我每次看修车师傅说:你这车闹腾,老婆都嫌我不肯换辆新车。他们都笑着说:修一修,能扛几年算几年。这其实也反映出行业的一个怪象:利润多少,服务多好,反而成了次等的理由。
(这段先按下不表,也许有点扯远了。)总之啊,买豪车,不就是个安心票吗?问题来了,现在连个启动器都出种种变数,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下一步会不会是刹车线、转向系统……谁都不好说。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买车第N年后,突然觉得一些细节没之前那么用起来顺手了?我估计,很多人其实心里都想:是不是质量也跟着缩水了?这是种很微妙的感觉,反正我最近跟几位朋友聊起来,都有点担心。
话说回来,宝马这个品牌自身,最应该反省的其实还是那点技术炫技而忽视品控的毛病。奔驰、奥迪都不敢掉以轻心,但目前看来,宝马的信任成本最高。是不是说,这次的火灾风波,有点像经典电影里反派用的计谋:一边制造危机,一边拉拢粉丝?这事不能光怪宝马,要怪就怪整个行业都在拼技术炫彩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可靠。你说,像国产车那些爆火的塔塔、吉利,哪里像豪华车出问题?他们少了一份高端品质的压力,反而能更稳。
我想问一句:你觉得,接下来这种重大安全隐患还能持续多久?到底,豪车的安全感还能不能回到以前那个安心买、放心用的状态?还是说,未来其实坦然心态才是真正的豪华?话说回来,买车这事,真像买——投入一点,能中到安心奖。可购买这份安心,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那天,我看着朋友圈有人发宝马自燃集锦,心想:这事,恐怕不止我一个人关心。
你说,究竟,还能不能期待,那辆银河系领先的宝马,乖乖地平安驰骋下一段时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