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听到“追觅科技要造车了,还一上来就直奔布加迪威龙这种顶级超跑”,第一反应可能是:啊?这真干,还是在开玩笑?毕竟,这家公司在大众印象中,还停留在扫地机器人、吸尘器、吹风机这些居家好物的阵营里,怎么一转身就冲上了汽车江湖?再仔细一看,2027年量产,定位超豪华纯电,目标客户一开始也不是国内消费者,反而更瞄准海外。越琢磨越觉得,这事有点悬又有点酷,甚至带着几分疯狂的理想主义。
也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家电品牌想造车早就快卷烂了,但追觅科技这波操作,怎么看都透着一股不走寻常路的狠劲。它不是那种典型的“我也来分块电动车蛋糕”的跟风新人,而像是盘算很久、憋着大招才露出獠牙的“技术流怪咖”。他们可是,如果没有自信和底气,敢把“挑战布加迪威龙”这面大旗立出来?你不服还真不行,人家董事长俞浩那履历说出来都带科技味儿——四旋翼搞手、三旋翼发明者、清华航天背景,就差没举着“只有技术控制狂才懂的”旗帜。
有人可能会问,这敢情不是空口白话吗?当年乐视贾老板,PPT造车说得天花乱坠,最后搞成啥样,谁还没点数?互联网大佬下场造车,失败案例可比成功传说多多了,更不用说家电圈突然杀进来的搅局者。但冷静一想,追觅这次可没打无准备之仗。其实,早在2013年——注意,比公司成立还早,他们内部就写过造车计划书,十二年洗地机、机器人市场摸爬滚打,直到今天才“等到天时地利”,这说明什么?不是拍脑袋的脑洞,是藏着掖着的野心和蓄力。
咱先不说别的,单看团队配置,近千号人,属于陆续招兵买马的疯狂状态。一般玩家,光是找到合格的工程师都费劲,追觅却敢端出大编队,绝对是有备而来。总部直接选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这可不是随手一画的大饼——离宁德时代、特斯拉厂子只有咫尺,这地理位置,说白了,就是“科技圈那些事,近水楼台先得月”。再细抠下去,人家弄了41万多平的产业用地,十亿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也是板上钉钉,老板80%控股,权责分明,不像某些PPT上市玩资本的套路,反倒像一条大蛇“静静潜伏,然后突然发力”。
其实,做超豪华电车,瞄准布加迪威龙,倒也没那么好笑。2010年以后,世界豪车市场新贵层出,特斯拉不是也刚闯进来的时候被人笑话吗?现在谁还敢说它不是新贵?追觅敢走这条路,可能是瞄准了一部分“老欧洲+新中东+美利坚暴发富”那票资本玩家。毕竟,海外一步到位打“高端+创新”这个标签,比在国内PK阿猫阿狗的新能源品牌,可能更容易打开知名度。反正豪车市场本来就等着新故事——你能讲出来,玩家就乐意掏钱试试新东西。
再说,再说家电企业切新能源车路数,本土也不是没人玩过,小米拼命开发布会造势,格力、海尔、长虹都动过心思,最终活下来的一家没几家。追觅这一次,借着上海临港和上汽的生产资质,道路好像清楚得多。背靠大厂资源,开局就不用再花时间拉资质、抢供应链、建渠道,能踩着特斯拉和宁德的经验包,直接往自己的方向跑。和其它家电系“自己人自己造,自家渠道消化”不同,他们更像是在搭建全新的“技术+资本”大号剧本。
到底有没有戏?说实话,不好预判。新能源汽车这两年已经卷到天上去了,卷技术、卷补贴、卷渠道,卷得连卖菜的阿姨都能说出几款主流车型。布加迪威龙这类顶级阵营,在大众心中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象征——追觅真能在三年内造出比肩这种“地表最强性能机器”的东西?从扫地机器人一下躍升超豪华座驾,这跨度简直跨到天花板了。
不过转念一想,如今的市场,已经变成“你敢玩,我就敢看”的娱乐圈。追觅要是真的拉来上一大批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高工,用当年的“极客创新”劲头,从底层技术和用户体验把高端新能源车重新定义,谁说没有可能?别忘了,互联网时代,“故事+想象力+执行力”才是真核心资产。特斯拉就是最好的教材,一开始的时候谁不嫌它怪,现在有钱人都想买一辆。
那关键点,还是执行。落地能不能干成,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里既看技术、又拉资本、还讲营销——一步碰了啥壁,就可能摔个大跟头。成功的,是科技创新的璀璨传奇;一旦折戟,归为“又一家PPT造车”的轶事,小黑屋里暗搓搓笑话倒也不会少。
但不管怎样,敢在风口最激烈的时刻逆势杀进造车战场,还敢扬言挑战布加迪、押宝顶端客户,这气魄单就甩出绝大多数竞争对手两条街。最起码比一群用PPT造车、卷卖点撑场面的“画饼大王”强多了。追觅科技身上那种想要彻底“换赛道做梦一把”的不羁劲头,反而有点互联网早期“野路子创业”的精神内核。从底层做到头部品牌,然后野心爆发,试图做一次遥不可及的事——说不定吧,这玩票式的执念,有朝一日真成了中国造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页。
当然,实际市场远没有PPT那么美丽。超豪华电动轿跑,光有造型和数据没啥用,核心在于工艺、性能、品牌故事、售后体系,缺一不可。追觅再狠,短期内拿下这四板斧,难度得打满。别说布加迪威龙,国内新势力特斯拉蔚来也全在栽这几个大坑。外部看是“谁有资质谁上”,内部实际拼的是背后的技术堆叠、供应链运转、品质把控。国外超豪华品牌之所以立稳脚跟,是三四十年如一日的沉淀出来的“传奇与信任”,这个一朝一夕真不大可能“画皮上骨”涂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每一场科技革命前都只想着老路,啥便宜都留给“稳健保守玩家”,哪里还来科技奇迹?敢想敢试的人总不会太寂寞,哪怕一时栽跟头,也有资格在下一轮风口捞出头条。这就是现代商业舞台的魅力:“敢于自我颠覆的疯子”,永远比只会仰望的老油条更讨人喜欢。
咱现在只能说,追觅这步棋,够疯,但也够狠。如果他们真能实现预期目标,三年之后中国新能源超豪车的天花板,真可能要重新刷新。如果失败,最多就是一段野心勃勃的江湖故事;但在科技大潮面前,没有走一点歪道的勇气,是不可能写出“时代新主角”的剧本。
不知道你怎么看追觅的“从扫地机到超跑造车”的神奇转身?你是乐观还是怀疑?要不来评论区聊聊,这件事,你觉得成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