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很多每天骑电动车出行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烦恼:自己那辆平时跑得挺欢实的电动车,好像也“中暑”了。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电池越来越不经用,以前充满电能跑个四五十公里,现在三十公里就悬了,甚至有时候看着电量显示还有两格,一拧油门就直接掉到底,让人在半路上干着急。
还有更让人心烦的,就是停在楼下的车子,某天突然发现电池的外壳鼓起了一个大包,像是“怀孕”了一样,既担心它不安全,又心疼换一块新电池又要花掉上千块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这电动车的电池就是这么娇气,一到夏天就集体“罢工”吗?
其实,这背后的大部分原因,并不在于电池质量本身,而在于我们日常,尤其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充电习惯。
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可能正在悄悄地缩短您爱车电池的寿命。
咱们得先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电动车电池,不管是传统的铅酸电池还是现在越来越普及的锂电池,它本质上是一个依靠内部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装置。
既然是化学反应,那它就对温度特别敏感。
有一个最适合它工作的“舒适温度”,大概在25摄氏度左右。
一旦温度过高,就像给人发高烧一样,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活动就会变得异常剧烈和不稳定。
夏天的地面温度,经过太阳一晒,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五六十度,电动车在这样的路面上行驶,电机、控制器本身也在发热,再加上电池自己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几股热量一叠加,电池内部的温度可想而知有多高。
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个“高温”上。
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在充电时机上的把握。
很多人习惯一回到家,车还没停稳,第一件事就是把充电器给插上,觉得这样能赶紧把电补满,不耽误下一次出门。
这个做法在夏天是绝对要避免的。
试想一下,您的电池刚刚经历了一场“高温长途拉练”,内部正处于一种“高热高压”的亢奋状态,您马上给它接上大电流充电,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高温会严重加速电池极板的老化和水分的蒸发,对于锂电池来说,还可能诱发内部产生危险的“锂枝晶”,这东西就像一根根小刺,会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造成短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车子停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地下车库或者楼道的背阴处,让它自己先“冷静”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等您用手去摸电池外壳,感觉不到明显发烫,和自己的体温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给它充电,才是最温和、最安全的方式。
这多出来的半小时等待,换来的是电池寿命实实在在的延长,这笔账算下来是非常划算的。
接下来说说充电的深度问题。
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电池要用光了再充,这样才耐用”,这个观念对于现在的电动车电池来说,是完全错误的。
这其实是早期镍镉电池留下的“记忆效应”的旧观念,现在的铅酸电池和锂电池最害怕的就是“过度放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亏电”。
电池电量用得越干净,电池内部的电压就越低,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亏电状态下的电池内部材料会发生一种不可逆的损伤,好比人的骨骼缺钙久了会变得疏松一样,电池的容量会因此出现永久性的下降。
所以,给电动车充电,最好的方式是“浅充浅放”,别总想着挑战极限续航。
当电量还剩下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时候,就是充电的最佳时机了。
这样让电池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从容”的状态,它的内部损耗是最小的。
即使车辆不经常使用,也不能把它扔在角落里几个星期不管。
电池自身会有微弱的电量消耗,长时间放置会导致亏电,建议每周至少要给它充一次电,让它保持活性。
然后,我们必须严肃地谈谈充电环境的安全问题。
夏天充电,有几个地方是绝对的“禁区”。
第一就是太阳底下。
充电器本身在工作时就会发热,如果再把它放在烈日下暴晒,温度会急剧升高,非常容易导致内部电子元件过热烧毁,从而引起充电电压失控,充坏电池甚至引发火灾。
第二个禁区是完全密闭的室内,比如储藏间、不开窗的阳台,甚至有些朋友图方便直接在卧室里充电,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因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特别是铅酸电池,会析出微量的氢气,氢气是易燃易gas体,在不通风的环境中聚集到一定浓度,一旦遇到插拔充电器时产生的小火花,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充电一定要选择阴凉并且空气流通的地方,这是保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充电设备的规范使用也同样重要。
一定要坚持使用原厂或者与电池参数完全匹配的合格充电器。
很多朋友觉得充电器坏了,随便在网上或者路边小店买一个能插上的就行,这是个非常大的误区。
不同品牌、不同容量的电池,其充电电压和电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原厂充电器是根据这些参数“量身定做”的。
混用充电器,就像给一个病人乱用药,轻则导致电池充不满、续航下降,重则因为电压不匹配而导致过充,把电池充鼓包甚至报废。
更不能图方便,从楼上拉一根长长的“飞线”下来充电。
这种电线长期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绝缘层会很快老化、破损,再加上没有有效的漏电保护,极易发生短路,引发的火灾事故每年夏天都屡见不鲜,为了自己和邻居的安全,这种行为必须杜绝。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养成彻夜充电的习惯。
夏天因为气温高,电池的化学反应快,充电速度也会相应变快,可能比冬天要快上一两个小时。
很多人习惯睡前插上,第二天早上出门再拔,这样一来,电池在后半夜的几个小时里,其实一直处于过充状态。
虽然正规的充电器在充满后会转为小电流的“浮充”模式,但长时间的浮充依然会让电池持续发热,加速电解液的消耗,对电池寿命同样是一种损害。
最好的方法是大概估算一下充电时间,比如需要8个小时,那么就定一个8小时后的闹钟,响了就及时拔掉电源。
这个小小的举动,能有效避免电池因“吃得太饱”而被撑坏。
总而言之,夏天给电动车充电,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细心,让电池先“降温”再充电,保持“浅充浅放”的好习惯,选择安全通风的环境,使用匹配的充电器,避免长时间过充,这些看似繁琐的细节,正是让您的电池更长寿、更安全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