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炸子鸡理想汽车,最近又搞了个大新闻! 和电池巨头欣旺达竟然玩起了“联姻”,成立了合资公司,这波操作,直接在新能源汽车圈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难道是新势力造车们,要集体“起义”,摆脱对宁德时代的依赖了吗? 坊间传闻,理想这次可不是闹着玩,砸下重金不说,还拉来了一支200多人的精锐研发团队,目标直指5C超充电池。 要知道,这“5C超充”可是电动汽车的命门,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未来。
李想更是亲自挂帅,每半个月就盯着项目进展,生怕掉链子。 这架势,摆明了就是要All in电池自研,彻底解决电动车主的“充电焦虑”。 理想这般“痴迷”电池,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受制于人,不如自力更生。
宁德时代虽然牛,但客户太多,需求各异,不可能为理想一家“定制服务”。而理想的纯电车型,超快充又是核心竞争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和欣旺达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购关系,而是要从电池的化学体系到BMS算法,全部自己说了算。
这哪是合作,简直就是把主动权焊死在自家战车上! 欣旺达这边,也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
从最初的数据接入,到后来的连山系统实时共享库存,再到共建电池预警模型,这简直就是“保姆式”服务。 要知道,欣旺达的消费电池业务占比超过一半,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傍上理想这样的大佬,绝对是明智之举。
更何况,50:50的股比,直接让欣旺达从“卖电池的”变成了“分红的”,旱涝保收,稳赚不赔。 这与其说是生意,不如说是欣旺达在巨头的夹缝中,用“低姿态”的ODM模式,为自己杀出了一条生路。
其实,理想和欣旺达的“牵手”,并非偶然。 之前理想就和汇川、三安成立合资公司,分别布局电驱和碳化硅领域。
而欣旺达也早就和东风、吉利有过类似的合作。 这似乎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当电池成为车企的“咽喉”,多条腿走路才是王道。
既要和宁德时代签长约保证供应,又要和欣旺达合资搞自研,成本、安全、定制化,一个都不能少。 这表面上是企业间的“小九九”,实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共生的必然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和欣旺达的“联姻”,真的能改变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吗?在新能源汽车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车企和电池厂商,究竟是该相爱相杀,还是应该抱团取暖?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电池技术将会成为各大车企争夺的焦点。 而像理想这样,通过合资、自研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无疑将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的深度合作,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上的结合,它更像是一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我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车企不再满足于仅仅做“组装厂”,而是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而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说,这场“革命”最终带来的,将是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这场“联姻”到底能不能让理想实现“快充自由”,让电动车告别“里程焦虑”?当“理想电池”真正装车的那一天,市场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你觉得理想汽车的“自研电池”靠谱吗?你更期待未来的电动车,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