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刷屏的2025年,燃油车却杀了个回马枪,9月销量榜单显示,超过33款燃油车月销破万,比纯电车型多出11款! 日产轩逸单月狂卖3.3万辆,相当于某些新势力品牌半年的销量。曾经连续霸榜SUV市场的哈弗H6,如今跌至第46名,连‘破万门槛都没摸到。
燃油车反而上演“逆袭剧本”
当舆论几乎将燃油车划入淘汰区时,9月的销量数据狠狠打了脸。 33款车型月销破万,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纯电车型的同期表现。
轩逸、朗逸这些老牌家轿依然稳坐钓鱼台,前者以3.3万辆的绝对优势夺冠,后者也卖出2.2万辆以上。 就连豪华阵营的奥迪A6L、宝马3系,月销也稳稳站在1.6万辆和1.2万辆的高位。
有意思的是,燃油车的热销并非“雨露均沾”。日系小型SUV缤智、XR-V月销仅300多辆,思域、雷凌等昔日神车销量腰斩至4000辆左右。
反而像哈弗大狗这类个性化SUV,凭借硬派设计拿下1.7万辆的销量。 市场正在用脚投票:要么像轩逸一样极致性价比,要么像大狗一样精准切中细分需求,中庸之辈注定出局。
轩逸夺冠的真相,便宜、省油、空间大
轩逸能稳坐销冠,靠的不是黑科技,而是对普通家庭需求的精准拿捏。 终端优惠后,入门款裸车价低至7万元级,比同级国产新能源车还便宜。
1.6L发动机+CVT变速箱的组合,百公里油耗不到6L,加92号汽油就能跑,保养一次才120元。 轩逸的“沙发座椅”和2712mm轴距带来的大空间,是戳中家庭用户痛点。
合资车霸榜,国产车只能“见缝插针”
燃油车销量前十的榜单里,合资品牌占了八席。 大众朗逸、速腾、丰田RAV4荣放等车型,凭借品牌口碑和终端优惠牢牢把控主流市场。
国产燃油车中,仅吉利星越L、长安CS75 PLUS等少数车型能挤进前列。星越L甚至以2.1万辆的成绩紧咬轩逸,它的客单价超过15万元,本质上和轩逸不在一个赛道竞争。
这种格局背后,是燃油车技术壁垒和用户信任度的长期积累。 国产车在燃油领域的突破,更多集中在智能化配置或性价比上,例如博越L搭载的L2级智能驾驶和8155芯片车机,靠“科技平权”吸引年轻用户。
价格战与消费升级并行
燃油车市场今年最大的变化,是“价格战”成为常态。 主流合资车型终端优惠普遍在3-5万元,轩逸、朗逸的入门价已下探至8万元区间。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趋势同样明显:30万元以上的奥迪A6L月销过万,宝马X5作为进口豪华SUV,也能卖出5885辆。
这种分化让市场呈现两头热现象:10万元以下市场,燃油车靠性价比死守;20万元以上市场,靠技术积淀和豪华体验维持份额。
燃油车的未来,不会消失,会“变脸”
尽管新能源渗透率已逼近50%,燃油车远未到终局。从需求端看,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三四线城市、北方低温地区,燃油车仍是更务实的选择。
从产品端看,燃油车也在加速“补课”:2025款的凯美瑞、雅阁纷纷搭载L2+级智驾和超大屏车机,缩小与新能源车的科技感差距。
燃油车正在找到新定位:豪华车靠品牌韧性活得好,个性化车型靠细分市场吃饱。坦克300、领克03这类产品,虽然月销仅3000多辆,成功开辟了小众市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