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一汽-大众给燃油车搞OTA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恍惚。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聊燃油车?我以为这玩意儿除了在二手车市场和加油站老哥的叹息里,已经基本退出主流叙事了。结果大众不仅没放弃,还反手给迈腾、高尔夫这些老哥几个注入了一波“智能”的灵魂。这操作,就突出一个魔幻。感觉就像一群修仙的正在天上御剑飞行,打得天崩地裂,突然地面上一个练金钟罩铁布衫的哥们大喊一声:俺也悟了!俺给自己贴了个符!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技术,是心态。是一种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心态。当下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错位竞争、高端低端各自安好的田园牧歌时代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成仙”或“成盒”二选一。新势力们在干嘛?他们在用电、用智能、用匪夷所思的价格战,试图把整个餐厅直接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小米是直接把主菜端走了,蔚来的乐道是连桌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里,传统车企,尤其是大众这种曾经的“神”,心态是最容易崩的。
大众这次OTA,你把它当成一个技术升级看,就没意思了。你得把它看成一场行为艺术,一场献给燃油车最后信徒们的“赛博招魂”。大众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我知道你们都去看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动爹了,但我这几百万燃油车主,我还没忘。你看,我给你们也整上语音控制了,我也给你们搞车载KTV了,甚至还有红绿灯倒计时。就问你感不感动?这份爱,够不够沉?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些所谓的“升级”,你就能品出那股熟悉的、有点心酸的“努力”味道。
首先,语音交互。升级后支持400多个功能。听着很666,但讲真,这玩意儿不就是现在智能车机的标配么?甚至可以说是入门配置。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用过的车机比一些年轻人吃过的盐都多。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语音交互这东西,好用和能用是两个次元。大众这次升级,大概率是从“基本不能用”升级到了“特定场景下好像能用”。但能过,就是能过。这就像你爷爷学会了用微信发红包,你不能嘲笑他落伍,你得夸他一句“潮”。大众要的就是这个“潮”字。
然后是情景模式和娱乐功能。车载KTV、音乐星球APP。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开着迈腾的商务人士,在等客户的间隙,突然兴致大发,在车里高歌一曲“死了都要爱”。这画面太美,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这功能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用,而是为了让销售在介绍车的时候,可以多一句台词:“哥,你看,咱这车,也能K歌。”它解决的不是用户需求,是销售的KPI。它是一个“压缩毛巾”,看着很大,实际就那么回事儿。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红绿灯倒计时。我必须承认,这个功能在所有“花里胡哨”里,是唯一一个闪烁着人性的、务实的光辉的功能。它精准地切中了中国特色路况下的一个核心痛点。尤其是在那种长达90秒的红灯面前,知道确切的剩余时间,确实能有效缓解司机的焦虑,甚至能让你精准地在最后一秒挂上D档,在后车按喇叭之前优雅地弹射出去。这个功能,坏了菜了,我居然觉得有点香。它证明了一件事,大众的工程师里,还是有真正开车的活人的。
但你把这些功能组合起来看,大众想干嘛?它想证明一件事:我的燃油车,不是功能机,它也是智能机,只是信号不太好。这种努力,我称之为“物理外挂”。你一个主修物理攻击的战士,看到法师们又是火球又是闪电,混得风生水起,你怎么办?你打不过,也学不会,但你可以在自己的板甲上镶满宝石,再刻上魔法符文,虽然还是得靠砍,但起码看起来像个魔剑士了。不务正业?不,这是最后的倔强。
讲到这里,我必须代入我个人的经验。我曾经真的拥有一台高尔夫,那扎实的底盘,那指哪打哪的操控,那“嘭”的一声沉闷的关门声,在当年,这些就是“德味”,就是“高级感”。这就是一种品牌玄学。那时候买大众的人,和现在买特斯拉、买苹果的人,底层逻辑是相似的,都带有一种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现在,这种信仰被新势力的“技术平权”给冲垮了。当一台十几万的国产电动车,零百加速能秒掉你几十万的性能车,智能座舱的体验让你感觉自己的车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时,那种信仰的崩塌是毁灭性的。
所以大众这次OTA,本质上是一次“信仰充值”服务。它服务的不是那些潜在的新用户,而是那些还开着大众燃油车,心里有点痒痒,但又因为种种原因(续航焦虑、充电桩问题、或者纯粹的习惯)还没换电车的老用户。大众在对他们喊话:兄弟们,稳住!别走!我们也能玩智能,你看我们这不就OTA了嘛!再等等,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强!
这套逻辑,和当年的诺基亚何其相似。在安卓和iOS已经开始定义智能手机时,诺基亚还在拼命地给塞班系统刷各种新皮肤、加各种新功能,试图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损。大众当然比诺基亚的处境要好得多,毕竟汽车的替换周期长,燃油车的基本盘也远未到清零的时候。但那种面对时代浪潮时的无力感,和拼命想抓住点什么的挣扎感,是相通的。
那么,大众搞的那个“燃油车三步走”的智能驾驶路线图呢?什么IQ.Pilot增强辅助驾驶。这又回到了那个经典的问题:自动驾驶的决胜点到底在哪?在实验室里跑个99.9%的成功率吗?不是。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在中国道路上横行霸道的“老头乐”。你的系统再牛,算力再高,能算出一个大爷骑着三轮车突然一个神龙摆尾横在你面前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所有的技术,在不讲道理的现实面前,都得跪。大众搞的这些辅助驾驶,在高速上确实能用,但回到了真正的“道诡异仙”战场——城市混合交通,它就得老老实实让你接管。
所以,大众的这场OTA升级,是一次精彩的表演,是一场精准的心理按摩,也是一声无奈的叹息。它不是革命,不是颠覆,它是在一艘正在缓慢下沉的豪华巨轮上,重新装修了一下餐厅,并给乐队换了首新曲子。对于船上的乘客来说,体验确实变好了。但对于船外的世界来说,冰山,一直都在那里。
最终,这场升级会改变大众的命运吗?当然不会。但对于那个开着迈腾B9,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通过语音点了一首老歌,看着中控屏上红绿灯倒计时从10慢慢变成0的车主来说,那一刻,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车,又重新酷了一点。
而对于大众,只要能让这些“信徒名册”上的老哥们,晚一年、哪怕晚半年再去看新势力的车,这场“不务正业”的自救,就算赢了。
就这么简单,但又这么难。同行看了,也得傻眼。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