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

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

说真的,我一开始看到这个预售价,整个人都懵了。35万起?就这价,连我都觉得是不是打错了字。别扯车企的算盘,试问谁会为了这豪华版的价格去排队?我身边朋友李哥买车,五六年前还觉得30万能买到豪华中型车,最近看头一回就算了,价格都逼到40万边缘。这小鹏居然敢把预售基础价标到35万,真是不知道策划组在想啥。

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有驾

我记得,去年底翻了两页小鹏的财报,整体营收和销量都在下滑。电动车的打得神一样激烈,特斯拉稳稳坐在未来王座上,理想和腾势拼命补贴,价格大战打到新低。你说这市场,谁还敢自信?反正我觉得,小鹏这次可能是说的好听,卖家镜头里的事。这是在对市场投豪赌的一票,你懂的。

我不妨猜一下——小鹏这次的价格背后,是有历史包袱的。曾经,X9的老用户喊得凶,觉得自己买早了或者被忽悠了。尤其是,那个智慧大脑出错,软件问题一堆,体验不好还要卖个好价钱,还有不少声讨声。现在都在想:如果开价太高,老用户怎么交代?更别说,有的老车主还抱怨:我这车都快满一年了,感觉贬值快得离谱。这个感情线,很难让新用户买账。

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有驾

站在厂家角度,他们也不是没考虑过调整价格。只是,调整就意味着之前的定价和宣传都白费了,反正价格弹性是硬指标。他们可能心里想:我先不降,等新车出来,到时候再玩点优惠。但你说,这样的策略真能奏效?我觉得,要不是市场的竞争够激烈,谁会对你的小鹏心里有着另眼相看的念头。

有趣的是,市场上那些传统豪华品牌,价格差不多,但其实肉眼可见的差别并不大。奥迪A6L,价格刚破30万,但是配置丰富,品质线条精致,别说对比合资车,就算和国产一些破四,都能找到硬核差距。那X9?拼配置、拼智能、拼整体感觉的地方在哪里?别的不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内部空间和配置应该在20万级别,35万嘛,就差个高端标签摆那。

你瞅瞅,车市那些让人心动的,就是脚踏实地、真金白银的品质——你那喊着智能卡片的,谁会为了虚的黑科技掏钱?市场早就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王道。你说这车具体卖多少合适呢?我觉得,要看消费者的热度。如果以现在市场竞争格局,估计40-45万的区间会更贴近市场预期。

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有驾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直接对比腾势D9降价后,销量的反弹明显(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降到28万,确实刺激了一波购买热情);另一方面,理想的MEGA,近期也被OTA弄得差点带不动,但至少它还能依靠能拉人的体验保持市场份额。而且,你电动车的平均保值率大概在50%左右,科学点讲,百公里成本也不超过1块多。但如果这车预售无底线飙到35万,其实钱都到谁手里了?这也是我困惑的一点。

再说,供应链的事儿,也不能全怪厂家。比方说,电芯价格不跌,甚至还在涨,导致供货成本上升。带来的后果就是,想降低售价?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盲目涨价,毕竟那个市场反应是线性的。就像不可避免地,部分配件越用越贵,价格就算是肉搏战也得做个平衡。

小鹏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压力,形成了一个很麻烦的局面。价格定在35万,除了猎奇,真的看不出啥豪华或者智能的具体亮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有人喜欢科技感爆棚的界面)。但用户不吃这个。

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有驾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给我说的话,你知道吗?一个车的耐用程度,和它能撑多久有关。他的意思是,普遍而言,车要在5年内换新,成本要控制在20万以内,否则太不划算。那些标价高无用的策略,说白了,也就是想靠品牌溢价冲动卖点——但消费者早就挑剔得很了。

问题还是那个老话题,市场最终还是看用得顺手、划算的车。你觉得,制定35万预售价的背后,潜藏的风险多大?我猜很大,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市场的炮灰。

小鹏X9混动预售35万起,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为何还自信满满-有驾

这个问题,暂时留个悬念吧。你认为,小鹏下一步该怎么走?再涨点价还是赶紧打点折让?也许,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或者是市场给出来的真实价格。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