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完雪铁龙凡尔赛C5 X,我终于明白为啥法系车总被吐槽“叫好不叫座”,这车设计是真大胆,底盘调校是真硬核,座椅坐着是真舒服,但隔音差到像漏风、喇叭延迟半秒按才响、后备厢空间大却要牺牲头部空间,魔幻的是,它指导价14万起步,终端优惠3万后,居然还有人纠结“值不值”。
说真的,这车像极了法系车的缩影:骨子里透着“我不讨好所有人,但总有人爱我”的倔强。 但它卡在了一个尴尬位置,设计太个性,配置又不够“狠”,价格还和主流合资车硬刚。
今天咱们就拆开揉碎聊聊,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以及法系车为啥总在“叫好”和“卖爆”之间反复横跳。
凡尔赛C5 X的外观,注定两极分化。 前脸X型分体大灯像外星人眯眼笑,侧面溜背造型加悬浮车顶,活脱脱欧洲街头的“钢炮范儿”。 但国产后加长的掀背设计,让后排乘客上车得“低头哈腰”,身高超过1米75的人,头部空间直接撞到车顶。
最扎心的是后备厢实用性, 官方说掀背开口能塞进2米长的滑雪板,但掀背车型的通病是地台高、腿部空间被压榨。
后排坐三个人,中间乘客膝盖能顶到前排椅背,长途一趟能憋出内伤。
拉开车门,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省钱味儿”中控台大面积硬塑料,摸上去嘎嘣响。 旋钮阻尼感倒是比国产车强,但转起来“咔嗒咔嗒”的机械声,总让人想起老式收音机。
不过有几个细节挺加分:手机无线充电板位置合理,杯架能塞进星巴克大杯,门板储物格能塞下一把折叠伞。
但同价位国产车早把触控屏、香氛系统、氛围灯玩出花了,凡尔赛还在用10年前的“实用主义”思路,属实有点掉队。
坐进驾驶位,1.6T发动机的声浪像在说:“信不信我给你蹦个野迪? ”但深踩油门,175马力拖着1.5吨车身,时速80公里前还能凑合,超车时得把运动模式怼到底,变速箱才会“吭哧吭哧”降两挡。
最迷惑的是PHC自适应悬架, 官方说它能“魔毯般过滤颠簸”,但过减速带时,后悬像被焊死在车身上,减震筒“咯吱咯吱”硬扛。 开高速风噪能接受,但胎噪大得像轮胎在唱Rap,100公里时速以上,关窗聊天得靠吼。
凡尔赛C5 X的配置单,处处是“精打细算”:
全系标配自动启停,但没自动驻车(Auto Hold)。 红灯前得一直踩刹车,堵车时右脚能累抽筋。
喇叭延迟0.5秒,按下去半秒后才响,紧急变道时后车司机一脸懵:“你搁这儿cosplay赛博朋克呢? ”
中高配才有倒车影像,低配连定速巡航都没有。 14万买的车,倒车得靠老司机手动操作。
指导价14.37万起,优惠3万后11万出头就能提车。 但同价位能买啥? 2.0T的别克君威、混动的比亚迪汉,甚至加钱能上帕萨特380TSI。 雪铁龙偏要拿“旅行车+法系情怀”当卖点,但消费者真不买账,2024年凡尔赛C5 X月销始终卡在2000台左右,连迈腾零头都不到。
凡尔赛C5 X暴露的,是整个法系车的集体困境:
设计用力过猛:宁可牺牲空间也要搞掀背,结果家庭用户觉得“不实用”,年轻人嫌它不够潮。
配置永远慢半拍:国产车玩高阶智驾,法系车还在卷基础配置。 喇叭延迟这种低级错误,放在2024年简直离谱。
品牌溢价崩塌:以前法系车靠“底盘大师”吃香,现在连大众都玩起了自吸+双离合,雪铁龙的1.6T+8AT毫无优势。
在车主论坛上,凡尔赛C5 X的吐槽和彩虹屁一样多:
爱它的人说:“底盘滤震吊打迈腾,后排躺平追剧爽翻! ”
骂它的人回怼:“开空调共振像拖拉机,喇叭延迟害我追尾! ”
更有车主自嘲:“开这车得会三门手艺——修喇叭、扛颠簸、劝自己别和别人比。 ”
看看雪铁龙的应对策略:
玩小众:强调“旅行车+跨界设计”,避开和主流B级车硬刚。
拼性价比:入门版降到10万内,试图用价格换市场。
但现实很骨感: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但难用”,而是“差不多价格,体验更好”。 当国产车用鸿蒙车机、8155芯片、空气悬架疯狂内卷时,法系车还在卷钢板厚度和底盘硬度,注定只能圈一波死忠粉。
买车人该不该选它?
如果你符合这三个条件,闭眼冲:
喜欢小众设计:不在乎别人说你“标新立异”。
经常跑高速:底盘支撑性确实能打。
家里有矿:不在乎配置缺陷,就图个驾驶乐趣。
但要是家用刚需,建议三思,同价位国产车能让你少操20%的心,合资车能让你少生10%的气,凡尔赛C5 X夹在中间,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