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最近的一波操作,不仅是特斯拉单车的好故事,更是一场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另类“神助攻”,说起来简直让人既想拍手叫好,又为另一边美国汽车工业捏把冷汗。这两年,不管是车企还是吃瓜群众,都发现一件事政策,不仅能够左右市场,还能彻底改变一个产业的命运。
特斯拉如今坐稳了美国电动车市场的头把交椅,六成多的份额拿在手里,真是妥妥的霸主款。甭管家庭主妇还是老爷车爱好者,买电动车时总能先冒出它的名字,可背后这局棋,竟然要感谢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没了电动车补贴,特斯拉一开始看似吃亏,但它偏偏靠降低售价、搞用户认牌子,硬是把不利的局面做成了自己的一手好牌。4万美元的Model Y、12万个超级充电桩,特斯拉在成本控制和市场网建设上的努力,让它跳出了补贴消失的坑,直接跑步冲向王者之路。而别的车企,特别是通用、福特这些老品牌,却因为政策变脸,深陷骑虎难下的尴尬。
说起来,美国老牌车企最近真是够憋屈。通用再牛,也得忍着电动车亏损;福特更直接,CEO亲口承认“没补贴,电动车需求直接少一半。”这样的场面,让人不禁感叹,美国汽车产业这是在走无补贴的“钢丝”,还是在给特斯拉做了嫁衣?再看看斯特兰蒂斯,欧线目标直接白纸一张,连美国市场销售预期也主动调低。这边特斯拉红红火火,那边美国汽车工业却像掉队的马拉松选手,跑得越来越步履蹒跚。
仔细琢磨,这事儿可不只是车企“不争气”。特朗普政府一会儿砍电动车补贴,一会儿缩充电桩预算,看似在甩开政府干预的“保姆”心态,实际上却让老车企心有余悸,电动车市场资源越来越少,投资者也开始打退堂鼓。一边是特斯拉独领风骚,一边是传统企业撤退失守,美国整个汽车工业的潜在收益比想象中损失得更多。据行业估算,这一波变动可能少了200亿美元进账,听得人都心疼。
再看看全球,这场新能源汽车的比赛里,谁都不傻。中国可可爱爱地抢占市场份额,每卖4辆新车就有1辆新能源车;欧洲更是铁了心禁燃油车,给电动车扫清障碍。美国呢?除了特斯拉,其他车企完全没办法在全球电动车领域刷存在感。长此以往,美国车企从全球市场份额的13%滑到8%,这缩水幅度可不是闹着玩的。
特朗普爱说“市场至上”,不强制车企做电动车,确实能暂时给特斯拉一方曙光。可是政策的摇摆不定,稳定性缺失,已经让整个美国汽车工业吃尽苦头。政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政策,却是万万不行的。就像中国和欧洲,早早看准潮流方向,用长期规划给车企铺路,保障自己在新能源大军里跑得更远。咱们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是真亮眼,不仅销量猛增,对充电桩建设也持续下功夫,几乎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尽显大战略的风范。
当然,特斯拉成功的道路也值得研究,但美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困境,更是一堂深刻的课。怎么在竞争中既确保个体车企的盈利,又捍卫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美国的问题,也是每个国家未来必须解决的难题。政策决定着大局,光靠市场自生自灭,恐怕赢了特斯拉,却输了汽车工业。
这话听着像阴阳怪气特斯拉,真是让美国羡慕了?美国汽车工业,真的怕晚节不保吗?对这场政策风波,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