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地区实施的“白改黑”道路改造工程中,玻纤格栅已成为关键技术材料。所谓“白改黑”,即将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白色)加铺沥青面层(黑色),以提升行车舒适性和路面性能。甘肃地处西北,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部分区域冬季严寒,对加铺层的抗裂性能提出极高要求。玻纤格栅凭借其高抗拉强度和低延伸率,有效抑制了水泥板接缝处应力集中引发的反射裂缝。
在G312国道天水至定西段“白改黑”工程中,施工方在破碎稳固后的水泥路面上铺设玻纤土工格栅,作为应力吸收层。实测数据显示,加铺格栅路段的反射裂缝出现时间推迟了18个月以上,裂缝密度较未处理路段降低65%。该材料的纵向抗拉强度普遍超过85kN/m,断裂伸长率控制在3.2%以内,能有效分散车辆荷载和温度应力。在兰州新区某主干道改造中,采用“碎石化+玻纤格栅+沥青加铺”工艺,通车两年后路面结构保持完整,弯沉值稳定在20(0.01mm)以内。
自粘型玻纤格栅在“白改黑”工程中应用尤为广泛。其背面涂覆的改性沥青胶层在碾压后与下承层粘附力可达6.8N/cm以上,无需额外喷洒粘层油,提高了施工效率。在酒泉城区道路改造中,施工团队采用自粘玻纤格栅进行全幅铺设,施工周期缩短近30%,有效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该材料可耐受180℃以上的热沥青摊铺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不流淌、不脱粘。
甘肃部分地区存在黄土路基或风积沙地基,承载力不足。在“白改黑”工程中,通过在路基薄弱区域加铺玻纤格栅,形成加筋层,地基承载力提升约30%。在张掖某工业园区道路改造中,加筋路段的不均匀沉降控制在1.5cm以内。材料经抗紫外线处理,在西北强烈日照环境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其轻质特性也便于在戈壁、山区等复杂地形运输与铺设,适应甘肃多样化的地理环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