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5L华为辅助驾驶版限时30万,入门价26万引车友热议
早上起床刷手机,群里炸开了锅。上汽奥迪终于把A5L的预售价和限时价格一起扔出来,消息一夜之间传遍车友圈。最便宜的版本标着26万的标签,而那个带着华为辅助驾驶系统的新鲜玩意儿,则是30万封顶。
有意思的是,这次定价操作有点绕。平常预售归预售、上市归上市,上汽奥迪这回直接双管齐下,把价格表和“限时”字样都贴出来了。我在群里问了一嘴,“以后还会降吗?”老林说:“谁知道啊,这年头车市变脸比翻书快。”大家也就只能等正式上市再看个明白。
其实仔细琢磨一下这次A5L的配置分布,就能发现点门道。辅助驾驶并不是全系标配,只给中高配安排上了华为那套系统——入门款还是坚持传统路线,主打科技感、性能和运动调校。不少喜欢油味儿的人,其实对自动驾驶没那么大兴趣。这一点我身边几个老司机都认同,他们更在乎发动机声音和底盘质感,对那些“自己开”的乐趣还有执念。
前两天刚好碰到小马,他去年换过一台B级轿跑,说现在新出的掀背造型挺顺眼。他研究了一下参数:2.0T 204匹马力,七速湿式双离合,全系五连杆独立悬挂。“1.8吨重不算轻,但轴距2922mm,看着空间应该不差。”不过他说最大的问题还是驱动方式——前置前驱,对喜欢漂移的小众玩家来说多少有点遗憾。但日常家用或者高速巡航,这种布局稳定性倒是靠谱。
主动安全配置方面,如果你想要激光雷达那种高阶硬件,只能选贵一点的版本。普通版就是老三样: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加12颗超声波雷达。一位修理厂师傅提过一句:“这些传感器坏起来也麻烦,有时候进水或者泥沙卡住,还得拆保险杠检查。”所以真要追求极致智能化,不如一步到位买带激光雷达那款,否则后期加装基本没戏。
座椅方面,小细节做得挺讲究。腰部调节、腿托都有,还特地模仿零重力座椅结构。有朋友拿自家的国产新能源跟我比,说功能差不多,就是坐感略微偏硬。不过这种东西见仁见智,有人喜欢支撑强,有人爱软包裹,我自己反而觉得长途下来硬一点更舒服,不容易犯困。
音响一直是奥迪拿手好戏。这代继续用丹麦B&O合作款,高配才能选装。有段时间我听惯了国产某品牌主打英国之宝,再切回B&O,总觉得低音部分干净些,但如果不开大声量反而感觉单薄。我一个搞音响改装的小伙伴分析过,说可能喇叭布置跟车型腔体有关,同样20个扬声器未必就一定胜过12个,要看实际调校功夫。今年春天他还帮一个客户把旧A4上的原厂喇叭升级成副厂进口件,据说效果提升明显,不过花的钱也不少,一分钱一分货吧。
市场表现现在谁都猜不到。有些人嫌贵,也有人持币观望,就怕首批交付之后来个跳水价。“等几个月二手准新还能省几千块呢!”这是群里资深黄牛的话,他去年就在行情最低谷捡漏成功。还有不少忠粉冲着百年品牌去买单,他们信任德系底盘工艺,更愿意尝试混搭国产智能化方案。不过身边90后的年轻人倒是不少转向纯电阵营,新势力吸引他们的不只是科技,还有玩法更新鲜,比如OTA升级频率快,每月都有新花活上线。而且最近小米YU7火爆,让很多原本考虑合资豪华的人开始犹豫,要不要等等看下一波优惠政策落地再出手?
2025年的行情变化真心难琢磨。今年3月-5月销量普遍走低,大伙私下聊起来,都说补贴政策变数太多,好多人提前换完车,现在消费需求透支严重。但另一面,新车型不断涌现,又让市场重新活跃起来。我舅舅在郊区做二手生意,他讲最近半年收来的准新豪华轿跑越来越多,其中不少都是被价格调整逼出来的急售户。他还遇到一个特殊情况,一辆刚提三个月的新A5L,因为业主工作调动急需处理,比指导价便宜近两万元成交,可惜错失官方赠送保养包,下家只好自掏腰包续约服务项目。据说这事在本地论坛讨论很久,被称作“羊毛薅早了”。
想起前年秋天,在高速服务区偶遇一辆老款进口A4 Avant,那位东北口音的大哥拍胸脯保证,“德系机械素质还是放心!”但当他看到今年的新技术方案,又忍不住摇头,“时代变啦,以后咱们这些守旧派慢慢会被淘汰。”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句话——无论哪一年买什么品牌,到最后陪你上下班接娃逛超市、偶尔周末兜风绕城半圈的大概率还是它,不管它有没有自动泊车,会不会语音识别,你总归得习惯钥匙插进去的一瞬间,是熟悉又安心的小确幸罢了。如果哪天真需要维修保养,也许又会遇上一堆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到时候该怎么吐槽,还得靠亲身经历才知道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