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电车尾灯基本上都设计成贯穿式!尾灯一亮,整个车屁股都变成一片红色,看着特别现代,有点未来感。反正我最近看了不少新车,越来越觉得这贯穿式尾灯像是电动车的标配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觉得挺新鲜的。之前见过的油车尾灯,基本上还是两只眼睛,左右分开,或者像那种火焰造型的尾灯,但总体来说,还是两个单独的灯组。而电车呢?那就不一样了,几乎都是一整条,贯穿车尾,亮起来后,效果就是一个血条贯穿车尾,那种视觉冲击感其实挺强的。
我记得朋友开特斯拉 Model 3,看到它那条一体式尾灯,夸了半天,说看起来一条线,整个尾部都协调得很好。我也试着跟他对比了几款同价位的油车,比如卡罗拉、本田思域,尾灯就没有那么流线,更像两个分割开的灯眼。真是设计师的品味线上差别。
不过我也在想,这贯穿式尾灯到底好在哪?亮度当然很重要,它能不要特别刺眼,但同时保证辨识度。亮度本身不算难,难得是设计的协调感。像那款蔚来ET7,尾灯像是一条发光的内裤,特别豹气,横贯一整个车尾,看着顺眼得让人一眼就记住了。也有人说这种设计太过明显,在夜里容易被旁车检测到(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实测才知道。
你们有没有试过,开惯了传统油车,突然看见这些贯穿式尾灯,第一感觉就是——哇,好酷啊!但细想——它容量大部分时间都亮着,耗电吗?我估算一下,尾灯那些灯珠,按普通LED算,每小时大概也就几瓦,连续开个晚上也就几毛钱,没啥影响。倒是,车头车尾都几乎贯穿了整车的设计感,感觉空间更大了,也更受年轻人的喜欢。对啦,年轻人喜欢这个,绝对的。
这让我特别在意,实际上贯穿式尾灯对制造成本影响大不大?我猜,大部分品牌都已经把工艺成熟了。毕竟,连吉利、比亚迪都加入了这行列,也说明了它的普及性。可能在供应链一环,生产工艺上,挑战其实没想象中的高,但前提是设计师提前打好基础。供应链也更像是皮鞋的鞋底,长度已定,细节决定品质。
这让我想到研发流程,设计师画出效果图后,工程师怎么把它变成实际的灯组?其实挺折腾的,要考虑散热、线束布局、胶封等等。还有要保证户外环境下一年都不出问题,跟洗车、雨天处置攀关系。有人说,灯具做得漂亮,气味、抗振动也得考虑。
贯穿尾灯也不是万能的。曾经听销售说,有个头疼点:尾灯越长,维护越麻烦,就像长喷头要更频繁清洁一样。要是真有裂缝,比如被石子拍到,修起来比普通尾灯复杂。你们知道修车厂怎么形容吗?贯穿式尾灯,是一条‘长’尾巴,修起来比单个尾灯复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很多新车的尾灯,都是激光源或高亮度LED,亮度比老款提升了加倍,但这带来的高亮度也有副作用。比如雨天夜路尾随远光或霓虹反光,容易出现炫光感觉。你们觉得这个设计还能改进啥?我猜可能未来用更智能的调光技术,自动调节强度——没细想过。
贯穿式尾灯最吸引我还是在它的整体感,就像穿一整档衣服,比拼整体调性。那你们更喜欢哪一款?是像特斯拉那种横条贯穿的未来感,还是像大众那样两只大眼睛?我反正每次看到有人用新车尾灯设计说事,我就会想:设计是不是也像折纸一样,折出不同的风格?弄巧成拙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对了,有没有觉得,尾灯形状其实也能代表车的性格?像那些硬汉品牌,多用那种锐角线条,尾灯也更角度分明。而偏温和、家庭化的,尾灯可能更圆润一些。你们怎么看这个心理暗示?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
未来贯穿式尾灯会不会普及到更高端牌?还是说,这其实是年轻化的一种标签?或者,什么时候会出现自我调节颜色或图案的尾灯?我没敢正式跳跃,但有个猜测是,未来夜间显示屏技术越用越成熟,尾灯可能也会变成表达情绪的载体。
这个小设计变动,能带出很多行业的逻辑——从供应链到研发、用户心理、设计趋势。真不知道,以后是不是每辆车屁股都能变出点花样。这个细节,或许普通人忽略了,但对行业来说,是一场潜移默化的革命。
好了,说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觉得,贯穿式尾灯最能打动你的点在哪?还是觉得太魔幻,装饰用?我觉得,设计背后,藏着很多关于技术、成本、市场的硬道理。你们会不会也害怕,这样炫的尾灯会变得版式一样,失去了独特性?或者,这正是未来的趋势之一?这条线条,究竟会跑到哪儿去?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