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预售小定热闹,实际交付缩水,李斌选择真实营销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大家买车,看的不光是价格和配置,顺带又开始看起什么“预售订单数”来了?每次新车一上,动不动就什么破万、破十万的“小定奇迹”,仿佛整个国家的人都在下单,差点让我怀疑是不是家里邻居也偷偷付了诚意金。

但真到了街上,老老实实数一数,怎么还是那几辆,根本没买到传说的什么天文数字。咱再对比一下市场统计数据,你就知道,车企们这“数据膨胀”早就离谱得没边。李斌说,“如果大家都照公布的订单数加起来,早都有一亿辆车了”,这话不光逗,还真是点明了这个行业里谁都清楚却都不爱说的事儿——营销,弄虚作假,自己给自己挖坑。

为啥车企这么爱玩数字游戏呢?其实很简单,“订单量大”一喊出来,消费者觉得这车准有料,领导也能在年终总结里高高兴兴装逼。你买车,是不是也常有个思考,“这么多人都买,难道我不买就亏了?”可问题是,这些所谓的订单多数都是小定,几千块,定了能退。当水军下拼单,制造爆款假象,最后你发现,买单的只是广告公司和数据公司,真正的用户呢?还在磨叽。

我倒觉得,这事儿背后反映出车圈浮躁。真正买单的人没有那么多,小定的转化率到实际销售基本不到20%。这就好比朋友圈里晒旅游照片,其实本人只在家楼下转了一圈。你说这玩意吹得再热闹,最后付全款的有几个?玩套路的人图啥?图着短期流量、市场关注度,再拿这光鲜数据往融资报告里一塞,投资人看了热泪盈眶,等发现订单是水,早晚气得掉头跑。

为什么蔚来不愿公布订单数,甚至把不晒小定当成自家的“风格”呢?这背后其实是李斌的一种软反抗,他不愿加入这场虚假的数字竞赛。企业过度营销,每一波新车上市,隔壁车企没几天就又来一次“数据对撞”,行业气氛变得越来越功利,大家都在比谁的数据更膨胀,却忘了到底是谁在真正服务消费者。

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做生意卖东西,说白了,得凭真本事。可现在,行业里的不少人却乐于“打肿脸充胖子”,靠一堆花架子营销往外贴金。新车发布会上,小订数据堆出新高,三个月后到了交付阶段,砰的一声打回原形。谁真谁假,群众的眼睛最亮。

把这事儿往深了说,就是谁都怕落后,怕被人看不起。车企也一样,怕被媒体说“不够火爆”,于是只好想方设法凑数据、不停内卷。可你有没有想过,哪怕你喊得再响,最后交付的数字跟不上,消费者不会为你的嘴炮买单。市场不是傻子,三五个月一过,真实销量一摊开,假的再怎么作也盖不住。领导看到惨淡数据,广告公司也当场傻眼。那时,你营销时的纸醉金迷,不都打水漂了?

车企预售小定热闹,实际交付缩水,李斌选择真实营销-有驾

所以,我就纳闷了,我们买车到底看什么?是看车是真的好,还是看厂商给的“热闹”?这样拷问一下,你是不是也会更在乎车子的安全、质量和售后,不会为那堆小定订单盲从?理智消费,咱们讲到底得看最后交付,别光听故事。

我很佩服李斌敢于说“我们不参与这个通货膨胀”,说明他至少还愿意保持一份清醒。你可以说李斌是“套子话”,但起码他不唱数据表演,不玩虚声,让车企多一些真实,消费者也多一份信任。这点其实很难得,因为现在行业里太多公司只想着短期博关注,没人认真扎在产品和服务上。

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叫得最响的订单,反而实际销量最可怜?反倒是不声不吭的公司,在发布交付数据的时候,能让人眼前一亮。说到底,真正值得宣传的,是“大定”——真实订单,真金白银,而不是那些可退的小定。这就好比你排队买奶茶,前面排得长长一队,结果不少人是路过装样子,上真心消费的其实还没那么多。

我一直认为,车企与其绞尽脑汁做数据造势,还不如把全部精力花在产品上。你看,比起那些只负责营销的制造商,老老实实搞技术、修质量的才是真的能拉来用户。消费者不是傻子,谁家车好,会自己看得到;谁家只是口号满天飞,撑不了多久。

现在的汽车市场,其实机会蛮好的,新能源、智能化一堆风头,都等着人干正事儿。可你如果整天想着怎么凑数据、怎么炒作小定,最终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把行业正路玩歪了。大家一窝蜂发预售数据,营造“爆款”假象,结果一到真实交付,全都露了底。再说了,这种短期营销也骗不了几次,每次新车上市都炒订单,消费者经验多了自然警觉,最后只会更不信任汽车厂商。

说到这儿,咱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大多数车企都愿意“虚假繁荣”?是不是跟整个行业习惯有关?大家风气都这样,不这样干就显得你落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领导都希望数据看上去好看,投资人追着看热度,市场部一张表做出来,数字暴涨,消息发出去,全网跟着转。大家乐呵呵,谁在意实际交付?

可是,等到真刀真枪见真章的时候,你发现泡沫越吹越大,最后只会爆得更惨。这个现象不止汽车,全行业其实都有。互联网、地产、各行各业,几乎每次重大产品发布都习惯“先造势,后交付”,总要玩一把局部疯狂。短期也许看着有用,长期就是自断根本。这么多年的车圈,谁都见识过炒作带来的虚假光环,最后结果都是“一地鸡毛”,用户也学乖了,只信实际性能和口碑。

所以,我觉得车企应该多点“务实精神”,少点“剑走偏锋”。你看那些老牌制造商,靠的是几十年技术和口碑,不急于一时订单炒作,踏实卖车、踏实服务。新势力想火可以理解,但要火得有底,不能靠一堆飘在云里的数据。咱们中国市场这么大,机会那么多,用户也越来越聪明。你要拿用户当傻子,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到头来,真正能赢市场的,是那些在产品、技术、售后上真做功夫的企业。碰到难关就踏实干活,别光想着怎么做热搜,怎么给媒体递“好看的数据”。你看李斌那种“不公布订单”的做法,虽说也有争议,但至少底气十足,没在乎一时的风头,还是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车企预售小定热闹,实际交付缩水,李斌选择真实营销-有驾

买车这件事,用户会越来越看重真实体验,而不是数据和故事。厂家喊多少,不如交多少,吹得天花乱坠,不如踏实做好售后服务。一个商品再有名,最后还得落实到交付和用户反馈上。不然,只能是虚火一场,过了热度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觉得呢?是不是车企也该少点套路,把“遮羞布”扯下来,让行业回归本质?人这一辈子,买什么东西,尤其大件,最怕被话术带沟里,踏实才是根本。咱们中国人讲究实在,能不被营销套路牵着走,才是真正的进步。以后买车,看交付,看服务,看实际口碑,不被唬住,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车企预售小定热闹,实际交付缩水,李斌选择真实营销-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