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斯拉财报预警:中国对手的全面冲击
北京时间7月24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核心数据引发行业震动:总营收225亿美元,同比下滑12%;汽车业务营收下降16%,毛利率艰难回升至17.2%。这一颓势背后,是中国车企比亚迪和小米的强势崛起。比亚迪以刀片电池技术和DM-i混动系统构建技术壁垒,上半年全球新能源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小米则凭借SU7、YU7两款爆品,以智能化生态和性价比撕开市场缺口,成为特斯拉在华最大威胁。
二、比亚迪:技术驱动的全球新王
比亚迪的登顶绝非偶然。2025年上半年,其新能源车销量突破64万辆,超越特斯拉的56万辆。核心优势在于:
全产业链掌控:刀片电池安全性获多国认证,DM-i混动系统兼顾续航与成本;
全球化破局:欧洲14国销量反超特斯拉,德国市场激增120%;
精准定位:王朝系列覆盖10万-30万元主流市场,海豹等车型直接分流Model 3用户。
分析师指出,比亚迪通过“技术普惠”策略,将高端配置下沉至中端车型,迫使特斯拉在价格战中疲于应对。
三、小米:生态化反的“闪电战”
小米造车仅三年,却打出教科书级战役:
SU7开局制胜:2024年上市后连续多月纯电轿车销量超越Model 3;
YU7颠覆格局:2025年6月上市的SUV车型YU7,对标Model Y,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相当于特斯拉4个月销量。
雷军复制了马斯克的“创始人营销”,但更强化生态协同:SU7深度集成小米智能家居,支持800V超充技术,售价较Model Y低10%。产能瓶颈成唯一短板——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45周,部分客户转向特斯拉。
四、特斯拉的双线自救
面对中系车企围剿,特斯拉紧急启动“攻守双策略”:
向上突围:计划秋季在华推出长轴距版Model YL,瞄准高端家庭用户;
向下防御:提供5年零息、8000元保险补贴等权益,但Model 3长续航版反涨价1万元,被指“避其锋芒”。
更深层危机在于品牌光环消退:中国市占率从四年前的峰值腰斩至15%,欧洲销量同比跌超50%。马斯克押注FSD(完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8月8日发布)扭转颓势,但本土化进展缓慢。
五、行业洗牌:从制造到生态的升维战
当前战局揭示三大趋势:
技术竞赛白热化:比亚迪刀片电池、小米800V超充、特斯拉4680电池竞逐续航痛点;
智能驾驶定生死: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达65%,华为ADS 4.0与特斯拉FSD正面交锋;
生态价值凸显: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与特斯拉能源网络,争夺第二增长曲线。
高盛报告警示:若特斯拉无法在2025年扭转中国颓势,全球霸主地位或将易主。
结语
比亚迪与小米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车企从“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蜕变。特斯拉的困局并非偶然——当技术普惠遇上生态革命,任何巨头都难高枕无忧。未来战场属于能同时驾驭硬科技与用户体验的玩家,而中国力量已抢得先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