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曾经历爆发式增长的网约车市场,如今在多地显现出饱和迹象。这一局面使得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价格竞争与服务质量成为网约车平台和司机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5 年初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发布了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
1 月,重庆、广东珠海、云南大理等城市发布了 2024 年网约车发展状况及市场风险提示,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为 12-14 单,增长逐渐放缓。珠海的数据显示,当地全职司机平均时薪约 30 元,需运营 10 小时才能达到日营收 300 元,扣除必要成本后,实际月均收入在 4000 元左右。去年 12 月,安徽合肥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 1-11 月,合肥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 11.5 单,空驶率达 45%,近 80% 司机日营收不足 300 元,整体收入呈下降趋势。
此外,像镇江、武汉等城市因市场饱和已采取调控措施。由数量市场调节改为动态调控机制。
6 月 30 日,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公告称,当地出租车市场容量已达饱和,经研究决定对市区网约车总量实行动态调控,自 7 月 1 日起暂停受理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申请,相关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高密、鸡西、铜仁等多地也采取了类似举措。
随着网约车市场饱和,平台间的价格竞争愈发激烈。为吸引更多乘客,不少平台采取低价促销策略。然而,这种价格竞争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对乘客而言,能享受到更实惠的出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网约车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网约车平台和司机来说,过度的价格竞争压缩了利润空间。部分平台为维持低价,在保持抽成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卖单转单等暗箱操作来维护微薄利润,进一步降低司机收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司机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引发部分司机退出行业。低价策略对平台对司机都带来严重影响,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在市场饱和与价格竞争的背景下,服务质量成为网约车平台和司机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杭州市消保委开展了网约车消费服务评价,结果显示,平台实施培训、考核、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后,杭州主城区网约车在服务响应、车辆舒适度、服务规范、文明驾驶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在提醒服务、安全行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对司机而言,提供准点接送、文明驾驶、保持车内整洁等优质服务,能提高乘客满意度和复购率,进而增加订单量。
比如在一些城市,长期获得乘客好评的司机,往往会通过平台的推荐机制接到更多订单。对平台来说,加强司机管理、提高订单分配效率、优化平台 APP 用户体验等,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针对网约车市场饱和情况,多地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在市场饱和困境下,不应牺牲服务降低价格内卷式竞争。
不少城市业已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理性评估风险,谨慎决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