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MONA M03这车去年八月才上市,现在销量已经破了二十万台,简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记得有朋友跟我说,他当时连线下店里试驾都排了半小时,还不止一次。能做到月销过万的A级纯电,真不多见。我当时纳闷,这么便宜的车,智能化配置居然高达88%的用户选择了高阶智驾XNGP,这逻辑咋讲?
后来跟一个小鹏的销售聊过,他跟我讲:消费者不是只想买个代步工具,他们更看重的是用车体验和智能辅助,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大家还真愿意为这种‘黑科技’买单。这话让我意识到,这届年轻消费者的心智已经变了,价格便宜不是唯一标准,驾驶乐趣和智能安全更重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2026款M03变化挺微妙。车身仅加长了5毫米,前脸变得更锋利,后尾加了导流孔,侧裙用了镀铬饰条,这些小改动给人车更有质感的感觉。内饰部分传闻是参考了P7+的设计,虽然官方没确认,但实际看照片,简洁和科技感确实接近,那屏幕排布还有物理按键的布局,都有点P7的味道——这种说法我得打个折扣,毕竟设计师总不会完全复制,总有一些地域化或成本上的调整(先按下不表)。
关键点还是换了电池供应商,由之前的比亚迪弗迪掉转为亿纬动力。这个细节谁注意了?这在供应链上属于大动作了。供应链一换,风险不小。我私下问了圈内人,他说:电池稳定性得打问号,新供应商的产能和质量管控不是说换就换了。但另一方面,亿纬最近开始大规模生产3C快充电池,理论上支持更快充电速度。小鹏P7+上已经应用这电池了,反正不错。假如M03也能支持3C快充,那充电时长可以缩短近30%-40%。这对日常城市通勤来说,充电体验提升很明显。
说实话,我有点没细想过,这3C快充电池的加速充电,会不会对电池寿命有较大影响?有样本说快充会加速衰减,但具体损耗幅度还不完全透明。大家觉得呢?
价格这块,Max版本12.98万起步,跟同级带智能驾驶的车比,便宜1-2万不止。为什么这价格能打?一方面成本控制住了——P7的技术下放到了更便宜的车型,电池成本因换了亿纬也有压缩空间。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模块XNGP的标准普及,强调让更多人享受到,而不仅是富裕的那部分用户独占。
说实话,吉利、长安现在压力真挺大,我还特地和一个长安的渠道经理聊过,他叹气说:这类爆款车压低价,又配置高,用户开始挑剔咱们那些车的智能辅助系统和交互界面了。本来差点就能稳住消费者的心,这下更难了。一比较用户就心里有数了。长安那边已经开始着手把智能驾驶功能下沉,但整体步伐还没完全跟上。
这情况让我想到汽车研发流程。换电池就像厨师换了新品牌的橄榄油,理论上更纯正更健康,价格也合理,但得重新摸索火候和口感。研发团队还得调整电池管理系统,若没充分测试,口感儿(体验)可能打折,甚至用户尝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是个博弈。供应链端供应稳定不稳定,品质波动多不多,都是挑战。
不过我也得承认,前面说小鹏销量破二十万和充电速度会明显提升,有点乐观了。毕竟新电池供应商和3C快充支持只是在申报阶段,实际交车上能不能完全兑现,还有变数。而且,XNGP智能驾驶系统在低配车型上的表现,好坏用户见仁见智。毕竟辅助系统调校是个大工程,硬件更换后软件也得适时升级,这部分不完善的话,用户感知会直接受影响。
顺带提一句,之前聚会时修理工朋友笑着跟我说:别看谁谁谁新车型外观炫,真正修理架构那才复杂,电池一旦出问题,修起来脑细胞都得炸。这让我又多了几分对新电池供应商的谨慎。
说回配置差别,我在对比了几个主流同价位纯电后,觉得小鹏M03的优势不仅是智能驾驶,还有充电速度和配置上的诚意。吉利几款车充电还停留在1C-2C,不少用户抱怨半夜充一个晚上车都还不满电复。而且智能系统响应慢,界面复杂。相比之下,M03更像是懂用户的车。
这价格和配置组合还真是双刃剑,一方面容易撬开市场,另一方面用户期望也随之提高。一旦后期电池续航不行,或智能辅助频繁跳警告,口碑可能马上下滑。
不过不管怎样,我得承认这事儿挺有意思。装备了3C快充电池,支持更快充电,智能驾驶普及到十万级别车型,这种打法确实有点颠覆传统。你们觉得,这样的爆款模式还能火多久?会不会是汽车行业下一个暴利被稀释的起点呢?我还挺好奇车主们以后用车体验,会不会真如宣传的那般省心顺滑,还是会有细节让人抓狂?
先放个小细节,听说新M03的充电口位置改动了,比旧款更靠近车头角落,便于市区狭窄环境插拔,细节其实挺有人情味,不知道厂里工程师是怎么想到的。
聊到这儿,不禁问一句,你家隔壁那位选了小鹏MONA吗?他跟你说过用车的感受么?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